《晋书 卷一百七 载记第七》:季龙从昭仪已下数千登中台以观之。火灭,取灰分置诸门交道中。杀其妻子九人。宣小子年数岁,季龙甚爱之,抱之而泣。儿曰:"非儿罪。"季龙欲赦之,其大臣不听,遂于抱中取而戮之,儿犹挽季龙衣而大叫,时人莫不为之流涕,季龙因此发病。

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嫉妒石虎宠爱其兄弟石韬,于是派人杀死石韬。

事情败露后,石虎把石宣骗到宫中,杀了石宣及其老婆孩子九人,石宣最小的儿子才几岁,石虎很喜欢这个孙子,把哭泣的孩子抱在怀中。

这个小孙子说:不是我的罪。石虎想赦免这个小孙子,但是底下的大臣不同意,从石虎的怀里把这个孩子抢过杀掉了。

石虎想赦免自己的孙子,结果被大臣抢走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这个孩子扯着石虎的衣服大哭大叫,没有人不为此痛哭流涕,石虎也因此而发病。

石虎石宣虽然父子相残,石虎为人也非常残暴,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石虎还是想赦免这个小孙子,但为什么大臣们却不同意了?

因为大臣们参与了这场屠杀。

石虎杀石宣时,是让石韬生前最宠爱的宦官-郝稚和刘霸二人先对石宣进行残酷的折磨。

郝稚和刘霸二人拽着石宣的舌头和头发,沿着梯子把石宣拉上柴堆,之后用辘轳把他纹起来,再对石宣施刑,最后又把石宣架在柴堆上烧成了灰烬。

大臣参与屠杀事件,是不会让当事人后人活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臣们参与了屠杀石宣的事件,他们因此担心石宣后代的报复,石宣的小儿子如果活着,这些参与屠杀石宣的大臣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自然要想方设法把石宣给灭族了。

玄武门之变其实与石宣被灭族是相似的道理。

《旧唐书 太宗本纪 上》: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参与了事变。

在这些参与人员中,有明确记载的是尉迟敬德,功劳最大的也是他。

玄武门之变是一样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后,开始追击李元吉,结果因为坐骑受到惊吓,而跌落马上,一时半会无法恢复过来,而李元吉趁机想要勒死李世民。

在此关键时候,尉迟敬德赶到并且射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李世民的手下的这些功臣参与了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自然不希望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或孙子还活着。

如果他们有子孙活着,这些功臣是睡觉也睡不着的,哪怕李世民同意赦免这些侄子,这些参与此事的功臣都不会同意,他们会像石虎的大臣一样,抢着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孙子。

李世民手下大臣参与了屠杀太子和齐王,不可能让他们的后人还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李世民作为后来的皇帝,并不担心这些人的报仇,即使是李世民的后代,那也是皇亲国戚,很难报仇的。

但是功臣们就不一样了,相对于皇亲国戚来说,功臣的地位自然不及,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子孙如果活着,将来长大了,有能力后,一定会清算功臣的。

功臣必须要斩草除根,才能保证自己与家族的绝对安全。

李世民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与他同一战线手功臣们考虑。

从李世民的角度来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孙如果活着,也难免是一种威胁,不管这种威胁有多大,消除威胁才是最安全的。

李世民也要为功臣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成李世民成为唐朝开国第一功臣之后,他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的能人异士,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这个政治集团想要有未来,就必须扶持李世民从秦王成为太子,继而成为皇帝。

李世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政治集团,他所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秦王府政治集团来考虑的。

别说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哪怕李渊成为这个政治集团的敌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对李渊下手。

因为他们只要成功,赚取的政治利益实在太大了,让他们挺而走险、不择手段,也要成功。

事变成功之后,就是消除隐患了,族灭李建成与李元吉就是消除隐患。

李世民的秦王府已经形成政治集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这一步,很多事都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利益,而是整个集团的利益,包括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所有的儿子。

李世民作为秦王府政治集团的首领,必须要充分考虑手下功臣的意见,以及综合考虑整个集团的利益,他必须杀死李建成与李元吉所有的儿子,以确保将来政治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