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然生长的树木遮光,导致叔伯兄弟大打出手。表象是树苗遮光,背后是长达10年的积怨。一般说,突发性矛盾易于调解,但如不能消除根源,达到实质性化解,就会留下新的矛盾隐患,我们称之为‘隐形矛盾’。因隐蔽性强,不易察觉,所以对社会和谐极具危害。现役法官、检察官和警官在县政法委组织部署下下沉基层一线,他们依托山东解纷平台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矛盾纠纷实施分类管理确定‘靶向’,运用专业专长除祛矛盾‘隐病’,从而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入了全新动能。”6月15日,针对全县开展的“三官”下沉多元解纷工作机制,莘县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树声与蒋树林是亲叔伯兄弟,素有积怨,尽管家人、孩子多方促和,效果依然不很明显。6月6日,蒋树林因门前一颗自然生长树木,遮挡了房间光线,于是就将其砍掉。这引发了蒋树声不满。双方在争吵中矛盾升级,蒋树声一气之下将哥哥蒋树林打伤……事发后,张鲁镇派出所警官迅速赶赴现场,查看伤情、调查案情。经过认真梳理案情,警官却并没就事论事的简单处理,而是就双方矛盾源,实施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10年前,七岁的蒋浩在玩火的时候,将蒋树声的仓库引燃,造成了高达近10万元损失。蒋树声向哥哥蒋树林索赔,哥哥因家庭困难,声称赔偿一半损失还需要自己东挪西借,本就是一家人,希望弟弟能够不予追究。由此,两人一度矛盾升级,最后在相关人士的调解下,蒋树林拿出了6万块钱赔偿。从此,蒋树声耿耿于怀。

案件处理中,蒋树林坚持公安机关依法办案,必须让蒋树声因打人受到应有制裁。面对蒋树林激动的情绪,办案警官考虑到双方关系特殊,且隔墙为邻,处理不当就会加深矛盾。秉持化解矛盾、维护和谐原则,警官力求源头消除纠纷隐患。通过讲解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引导双方认识到错误不足,鼓励他们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立场难处。起初,蒋树林不为所动,当谈到假如弟弟判定拘留,留有案底,将对两家孩子未来发展留下隐患时,两人开始沉默。

机械性处理只会使两家都蒙受损失,作为亲叔伯兄弟,都应站在长辈角度为孩子着想。同时,警官又对蒋树声不尊重哥哥,动手打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耐心教育,指出由于冲动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经耐心劝导教育,兄弟俩逐渐放下怨恨偏见,平和对话,最终兄弟当面向哥哥道歉,蒋树林也如释重负,不再追究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某些矛盾纠纷虽被化解,但因“病根”未除,“死灰复燃”概率很高。“隐形病源”,偶遇突发事件,往往会形成新的矛盾点,导致矛盾升级恶化。对此,莘县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多元解纷工作优势,筛选精配个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检察官、警官下沉村居,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依托网格化管理大平台和全省政法委的多元矛盾化解平台,从而构建一整套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闭环机制,为传承丰富“枫桥经验”内涵,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三官”下沉,使专业的法治力量融于基层一线,村委会针对矛盾纠纷可实时上报,群众也能通过“山东解纷码”上报信息;镇街政法委员组织人员研判梳理后,分类定责,进行分流;法官、检察官或警官接收任务,坚持“情理法”结合,以专业维度开展调解,并将结果向上级汇报;镇矛调中心对矛盾纠纷事项信息核实、分流转办、处理办结、结果反馈等调处过程进行全链条、闭环式监督管理,县委政法委通过跟踪督办,现场跟踪、平台督办、群众反馈等多种方式,对矛盾纠纷化解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十年积怨,从此化解。6月9日,兄弟俩手捧绣有“调解持度,人民誉服”的锦旗,来到张鲁派出所向办案民警表示谢意。目前,莘县已精筛细选48名法官及法官助理、24名检察官、96名警官与全县24个镇街的856个村居对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实现“村内的矛盾纠纷,在村内彻底化解”,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案情需要,涉案人均为化名)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李国华 耿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