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的播出,让虚拟制作再次得到业界关注。三年时间,影视制作围绕「一块屏」而发生的变化,究竟为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在大众想象之外,改变的可能不只是某部剧的画面。

作者 | 菠萝包(北京)

6月15日,《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正式收官,在梦幻唯美的爱情故事之外,其中一个被业界和大众都广泛关注的点在于,这是国内首部应用虚拟制作技术的长篇商业剧集。第17集,黄昏的涂山后山首次出现,这正是国剧第一个采用虚拟制作技术拍摄的场景。

如果以2020年在河北大厂建立全国首个虚拟制作基地为起点,在虚拟制作这条路上,爱奇艺已出发四年了。在起步阶段的2022年,爱奇艺从《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开始应用虚拟制作技术进行商业剧集拍摄,之后陆续有《云之羽》《大梦归离》等剧集应用这项技术,随着不断的软硬件能力完善,行至今日,爱奇艺已经建立起一整套虚拟制作的技术服务方案。

借由《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的播出,我们得以站在这个早期锚点上,更清晰地回看爱奇艺在虚拟制作上的一路探索与收获,以及行业因此产生的变化。

以「一块屏」撬动影视行业制作创新的故事已经落下了关键的几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用户往往不会察觉到某些画面在观感上有什么显著不同,但实质上,行业内剧集制作的工业流程正在经历变化。传统的「策划-拍摄-后期」线性流程,部分开始「后期前置」;与虚拟制作相关的新分工加入剧组,全新的摄制流程考验着拥抱新技术的创作者们。

几年过去,随着虚拟制作技术在越来越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中落地,观众接受了新技术带来的全新视听体验,更多行业从业者也在积极拥抱、主动尝试。

「新技术不断推进,未来影视剧中会加入更多虚拟拍摄的成分,给影视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可能会有更多更炫的内容和实景做不出来的内容的尝试。就像无锋的总部,虚拟场景能给我们弥补很多的东西上去,所以未来是很值得期待的。」《云之羽》制片人赵萌这样表达过他的期待。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的制片人沈京京也曾说过,「虚拟制作是中国影视产业向更加工业化更加流程化靠近的一个重要尝试,恒星引力希望和爱奇艺有更多的配合协作,共同推动这一进程。」

往深远处看,这也是对爱奇艺「技术驱动娱乐」愿景的深度回应。

1.想象之外的造梦空间

追溯到2022年,爱奇艺在横店新建了2400平米的虚拟制作摄影棚,探索将虚拟制作技术应用于商业剧集拍摄中。《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这样东方幻想题材的作品,宏大绮丽的场景天然适合虚拟制作技术充分发挥,但实际上,将新技术用于商业剧集,迈出第一步并不简单。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总制片人戴莹在开播前的「涂山结缘盛会」上回忆道:「我们跟虚拟制作团队,还有我们整个创作团队在横店开会的时候,在某个时刻也会有怀疑——我们真的来得及吗?我们怎么能够去很好的协同?真正执行过程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这些落在商业剧集的拍摄上都是真正的成本。但大家本质上都有创新的心,希望在新的技术层面上能够有所突破。」

必须先出发,才能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才有了《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作为新技术商业化实践的起步。《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是初体验,只拍摄了「涂山后山的黄昏气氛」这一个虚拟制作场景。在其之后制作的剧集《云之羽》,则采用虚拟制作技术拍摄了无锋首领室、云为衫房间、上官浅房间等多个场景的多种气氛。新声Pro曾在2023年前往拍摄现场探班,见证了女主角云为衫与寒鸦肆在无锋总部的对手戏。偌大的摄影棚安静、高效的运转着,台上的角色与变幻莫测的光影相融合,台下工程师在工作站屏幕前有条不紊地调整着巨型屏幕上的画面,仅靠文字与平面无法复刻的场景,通过一块屏从想象落地现实。

那一刻,国剧的虚拟制作才真正开始了在效果、效率上的迭代、进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集播出后,逼真的空间透视和自然的景深效果,让虚拟制作的画面成功帮主创「骗」过了观众的眼睛——「根本看不出纵深感那么强的‘无锋’总部是在一面屏上」「日出的光照变化洒在房间里非常自然,本来还在想这个光是怎么打出来的。」

有了《云之羽》的成功,2024年初刚杀青的《大梦归离》在虚拟制作的应用上更为大胆。爱奇艺首席技术官刘文峰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透露,《大梦归离》将是业内使用虚拟制作量级最大、场景最多的剧集项目,深度结合了爱奇艺历经数轮迭代后最新的虚拟制作技术。大会现场释出的片花中,「藏卷馆」「封印山洞」「大荒海边」等场景的屏上画面和真实置景从色彩到光影都丝滑融合,画面效果比起《云之羽》更为精良。影影绰绰的烛火、极具呼吸感的萤火虫亮光以及落花……一个极具美感的幻想世界呈现在观众眼前,引发讨论无数。

《大梦归离》虚拟制作场景展示

从一两个场景的拍摄试水,到大规模、整体性的应用,爱奇艺的虚拟制作技术正飞速迭代。探索新技术的三年说起来很短,也可以很长,长到平台足以为观众造出多个想象之外的场景。

2新生产力拉动剧组质变

镜头之外,虚拟制作的技术迭代远不止从绿幕拍摄到一块LED屏幕那么简单。几年来,爱奇艺不断匹配出更贴近剧集制作需求的配套技术方案,新的生产力为剧组带来截然不同的拍摄效果。

在《云之羽》的拍摄中,爱奇艺完善了色彩管理、灯光匹配、景深匹配、动作捕捉和时域复用等技术方案。每一条单拎出来,都是对成片影响极大的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要求最为苛刻的虚实景光影融合,爱奇艺也为之找到了合适的解法。如何为实景和演员,找到精准贴合虚拟场景的环境光照明?过去的方案,或是采用顶部LED屏幕照明,又或采用传统太空灯打底,但都存在生硬不够自然的问题。

爱奇艺通过详细的测量与比对,最终确定了一套精准的灯光安装方案,为虚拟拍摄提供均匀的亮度和漫反射照明。经过配接的灯光系统,亮度和颜色可以根据虚拟场景内容实时变化,消弭虚实之间的鸿沟。简单来说,这套系统能让棚内搭建的实景,与屏幕上深远的虚景无缝融合。从监视器中看到的成片,演员和布景已是「自带毫无痕迹的特效」。

到了《大梦归离》,爱奇艺的虚拟制作已经能针对性解决拍摄难点场景,如虚拟场景和实景的「延时摄影」光影匹配、场景和光效镜内无缝转换、重型360度电动转盘地台、大面积水面置景旋转拍摄、武戏高速拍摄、雨雪特效实时匹配等。

以水面戏为例,传统的绿幕拍摄会产生严重的绿光反射,而这一难点,在虚拟拍摄的LED屏幕面前反而可以成为优势,大量水面或下雨的戏,LED发出的光经过水珠的折射反而会非常逼真。经过平台新技术的优化,以往拍摄的难点、痛点反而成了新的表达可能。

类似于此的拍摄变化,「新声Pro」在探班《云之羽》虚拟拍摄的过程中有了切实的感受。在巨幅屏幕前,需要人工搭建、置景的比例被无限缩小,导演和技术团队只需在棚里根据「所见即所得」的画面,实时调整灯光与画面参数。云少了可以多铺,雨大了可以调小……高效运转的拍摄现场,少量工作人员就能迅速匹配出剧本想要的效果。

在我们参观看到的监视器画面中,屏幕上的景致已和谐融入到角色背景中,错落的景深、贴近现实的光效,足以骗过观众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摄效果对比:

花絮机效果(左)和摄影机实拍效果(右)

技术上的难题可以逐一攻克,但虚拟制作技术的推广,还要解决准入门槛高、主创上手慢的问题。爱奇艺为此特意配套研制了独家的虚拟拍摄预演软件,仅通过手机和平板,就能实现资产检查、虚拟勘景、设计和录制摄影机轨迹。简单的设备就能操作拍摄预演,极大方便了创作者及时且精准地设计拍摄效果,降低试错成本,让好技术也足够好上手。

单纯在硬件和参数上去做突破,不是爱奇艺最看重的事。我们看到,平台在虚拟技术自研上的一系列努力,都是基于对商业剧集拍摄工作的深入了解,为了让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服务于内容。

3.技术之力,重塑行业

技术力前进的一小步,带动的是行业的大幅质变。

爱奇艺开始虚拟制作商业化的尝试后,越来越多从业者意识到了这项新技术所具有的潜力。三年的积累,驱动着虚拟制作的应用由浅入深,新技术为更多优质内容提供了落地契机的同时,也改变着行业。

虚拟制作技术让增效提质不再是一句模糊的口号,《云之羽》的虚拟制作效率相比项目其他常规拍摄提升了30%效率,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剧组工作人员。早期虚拟制作还只存在于被国内从业者反复提及的《曼达洛人》案例,近几年各大平台已陆续着手搭建虚拟影棚,电影、剧集甚至短剧项目都开始规模化应用虚拟制作技术。放眼望去,新技术的风刮得又猛又快。

数据上呈现的提升足够直观,而虚拟拍摄技术对行业的重塑还在于更深的层面。爱奇艺的虚拟制作,讲的是一个务实的故事:在不断的实践中,让国内的剧组、主创们在面对内容创作的各项问题时,可以将虚拟制作视为实际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而非噱头。

据介绍,爱奇艺已经从更早期挖掘虚拟制作的潜力项目,通过虚拟制作制片人协助各工作室和主创进行技术评估,从剧本和场景的实际需求出发,借助AIGC能力快速设计和匹配最合适的拍摄方案。让主创能够更早和更清晰地明确虚拟制作的能力和价值,给出哪些场次和场景更合适虚拟制作,哪些场景用其他传统方式制作。随着内外团队认识和经验不断加深、技术进一步成熟、场景资产累积降本和AIGC的赋能,未来越来越多题材、类型的影视作品以虚拟拍摄的方式实现,将不会只是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视频平台持续且丰富的原创内容制作需求,给虚拟制作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宝贵的经验带来流程与技术的迭代、优质内容收获观众们的正向反馈,又反过来为行业和创作者带来激励,形成共促向前的良性互动。

与虚拟制作紧密关联的数字资产,则为这项技术增添了更多商业化想象空间,爱奇艺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目前,平台通过已有项目已累积起一批可观的数字资产,《风起洛阳》的「不良井」《苍兰诀》的「司命殿」「云水阁」、《云之羽》的「月宫」,这些内容都通过3D扫描留存复用,并在后续的衍生品开发、VR全感剧场等项目上实现了商业化价值的延伸。生成式AI的发展,也让行业看到了数字资产库快速扩容的潜力。

客观来看,国内对于虚拟制作的应用离真正的成熟尚远。目前的困境一方面来自软件与硬件的技术本身有待成熟,另一方面在于很少有团队能提供符合国情且高质高效的全流程技术服务。这也是爱奇艺为什么要深度结合自身项目,不断探索虚拟制作的应用——平台需要站出来做组局者,拉齐技术团队、出品方与市场需求,让新技术和好内容通过作品传递给广大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