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个深圳读者约我喝茶,茶桌上聊起来了昨天写的《历史系列:消失的·“九龙城寨”》。说着说着就聊到了,昨天文末的那个思考题: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王九?

读者的意见比较统一:

王九活的比较自我,不像其他人那么累。

至于说癫狂不癫狂,只是一种表现形态而已,反而挺酷的。说到底,王九有点这两年互联网上说的“放下自我要求,享受缺德人生”的意思,无非是王九真的做到了,也确实享受到了缺德人生

我听完问后了一句:

假设你身边的人都是王九,那你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笑了笑,摇了摇头。

其实大家会喜欢王九很简单,就像“放下自我要求,享受缺德人生”能火爆互联网一样,附和大家在承压之下的本能反应。生活太苦,自己需要照顾的又太多,有的时候真想QTMD,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好好的爽一爽。

但其实历史上早就有过那么一个时期,人人都是那么干的。现在这句大家挂在嘴上的“放下自我要求,享受缺德人生”,那会有个更文雅的说法,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和为贵。

可能年轻一些的朋友对这句话仅仅是耳熟,但稍微年长一些的老哥们应该知道那是说的什么时候。所以有时候现实非常有趣,当最前面的一群人不在往前走的时候,被丢到后面的东西就快步的赶了上来。

如今互联网上很多东西,在很多老哥的眼中,其实颇为复古,甚至是找回清楚。什么解构,弑父成人,一半红色一半蓝色,都是年轻时候看那些人玩过的或者自己参与过的。

而如今的“放下自我要求,享受缺德人生”,自然也不是头一次。在那个时代,说法更加简洁,叫做能动手,别吵吵。

那么,

那个时代是怎么终结的呢?

又是谁终结的呢?

其实很逗的是,

终结者恰恰是创造者们,

是那个时代构建者的自己,

而且还是心甘情愿去拉下的帷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这样一个好奇,就是混社会的强调义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最开始以为是四大名著的《水浒传》,觉得108将能走在一起,就是因为义气。后来发现好像不太对,他们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不是同生共死。

后面我又以为是源自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桃园三结义,关公千里走单骑。但后面发现好像也不对,因为关公他不是混黑社会的,他的义气也只跟刘备张飞讲,黄忠马超这种“伙伴”都不在范畴之中。

后来我发现了,好像讲义气这个说法,是从土匪文化的“投名状”中来的。因为土匪大家都是带着事上山的,谁手上都不干净。如果没有一个东西来给大家做约束,那么所有人都处于一个危险之中。所有人都需要个东西来把大家都框进去,这样才能睡个安稳觉。

而当初那个“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洲震荡和为贵”的时代,其实也就是个投名状的时代,大家有很多的不满和很多的愤慨,最终都变成了一种怒意。而这种怒意,也变成了不满,并且需要发泄。

所以很多人的父辈并不是像咱们现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么“羞涩”的,甚至有些人反而很癫狂,就像很多人不知道9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最火热的娱乐项目叫做:摇滚。

因此,活出自我,以自我为主,甚至说反叛,反抗的时代,早就有人搞过那么一次。而且别说,搞的还挺成功。那一代人如今年过半百乐,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光,还是会略表尴尬。

毕竟,太自我了。

自我到回忆时,没打破过什么,

那基本这青春就算是喂了狗了。

但话说回来,这批人为什么后面又不自我呢?为什么宁可吵吵也不愿意动手了呢?为什么重新捡起了素质,不享受缺德人生了呢?

因为有些人没了,

也因为有那么一些人

就算不放下素质也能享受缺德人生。

所以那群人是想明白了这件事,开始不提什么能动手别吵吵了。因为被自己老爷子踢到山沟沟里面的时候,才明白原来对有些人来说,放下自我要求,那享受的可就不是缺德人生了。一群不在乎自己人生的人,目的可不是什么享受人生,而是为了毁了你的人生。

也因为被自己老爷子踢到了皇城大院,看到了门口的两根柱,才懂得了原来有的人活在另一套规则里。别说只有一部分是缺德人了,就算都是缺的人,两根柱子里面的那些人也不会成为被享受的人生。

所以想明白这事,那群人不摇滚了,也不动手了,把丢下的素质重新捡了起来。换了身衬衫,戴了副眼镜,脾气变得非常好,开口闭口都是道理,唾面自干这事都能做到了。

当想明白“放下自我要求,享受缺德人生”打开的是哪道门的时候,才明白投名状这东西,真正适用的对象到底是庞青云、赵二虎、还是姜武阳,而自己又到底姓的是什么?

所以想明白了,当那群人把眼光方向了更远处的时候,真没素质也无需放下的另一群人也就没有了模仿的对象。一条路没有了开拓者,模仿也就进行不去,路断了,人自然也就散了,所以那个时代也就结束了。

不过显然很有意思的是,那群人现在学的是自己的老爷子,但又没有自己老爷子那么狠的心,做的也并没有自己的老爷子做的好。所以同样的复古重来的时候,想来最终的结果就必然有点“摩登幽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名状》解读的文章链接:

1、《解读·投名状①》:太平天国,为什么“必败”!?

2、《解读·投名状②》:庞青云,到底输在哪?

3、《韩非子·初见秦》:“BOSS”应该怎么看待人才?

4、《韩非子·存韩》:BOSS”如何做决策?

5、《韩非子·难言》:人才不是培养的?

6、《韩非子·爱臣》:为什么,很少看到“高管”被裁员?

7、《韩非子·主道》:BOSS的“底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