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陆军11军31师廖师长的军旅生涯中,经历了三次濒临离队或转业的时刻。

第一次是当班长超期服役时被列入退伍名单,他却渴望留下来;第二次是在部队里干了8年后,又一次被列为精减转业对象;第三次则是在指挥1984年"两山"之战前,他打算打完就转业。

可是命运安排有别,每一次他都遇到了"伯乐"。那位慧眼识珠的长官看中了他,让他留了下来。就这样,他一步步干出了威名,最终成为陆军上将。机会,往往青睐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廖锡龙,贵州思南县人,1940年出生。1958年12月,18岁的廖锡龙满怀热血的理想,参军入伍到贵州军区49师。

入伍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在训练中刻苦用功,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军事尖子。由战士一步步提拔为副班长、班长。

1963年,当时已超期服役两年的廖锡龙,因表现优秀被列为提干对象。可惜,由于他的学历只有高小,未能通过提干条件。

1964年6-8月,廖锡龙在全军大比武中获得了昆明军区对抗刺杀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但就在当年9月,一次销毁弹药的意外,廖锡龙的右手手指严重受伤,从此无法再从事高强度训练,就这样又一次错失提干良机。

超期服役已三年,两次提干无望,部队不得不将他列入退伍名单。可廖锡龙太喜欢这份军人职业了,一点也不想离开部队。

就在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师领导观看了他的"郭兴福教学法"表演后,对他赞赏有加,称他是"很有指挥才能的干部苗子"。于是,廖锡龙又被从退伍名单中划了出来,得以在部队继续服役。

1984年,廖锡龙已经是31师师长。这一年,他要指挥部队参加收复越南占领的"两山"之一的者阴山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战前,廖锡龙亲自带领参谋多次深入前线,勘察地形,指导部队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后勤保障等,反复修改作战方案,做足准备功课。

就在集结地,11军后勤部担心31师的保障能力不足,建议从大理调来一个步兵营增援。军领导征求廖锡龙的意见时,他大大方方回绝了:"不用,我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接着,廖锡龙风趣幽默地说:"再说,打完这一仗后,我就准备转业离队了。"

这可把军领导给惊着了。曲明耀军政委直接说:"关于你转业的事,打完仗后再说。"

然后,廖锡龙详细汇报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对可能出现的一切状况都有应对预案,令在场的长官们叹为观止,放下心来。

果然,4月30日,在廖锡龙指挥下,31师只用了5个半小时,就漂亮利落地完成了者阴山战役,打响了一场令人赞叹的"魅力之战"。

者山战役的精彩表现,令廖锡龙一战成名。打响这场"魅力之战"后的第二个月,他就被火线提拔为11军副军长;4个月后,他又接任11军军长;年底,更被评为1984年"全国十大风云人物"。

1985年,百万大军裁军,原11军被撤销,廖锡龙被调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由此,他从一名濒临转业的师长,一跃成为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之后,廖锡龙的升迁之路就像坐上了直通车,2000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军队中最高级别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廖锡龙的军旅生涯,他三次濒临离队,前两次是命运无情的安排,最后一次则是他自己的打算。可是每一次,他都遇到了识才的"伯乐",让他留了下来。

廖锡龙用自己的拼搏和实力,向命运狠狠地反击,最终成为陆军上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只要你保持决心、勤奋努力,梦想永远都会在前方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