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西岛为何古称玳瑁洲岛?揭开名称来历的轶事逸闻背景(2)
解读天涯区轶事趣闻 展示三亚人文精髓
————
文图/刚峰

题记:上期说到三亚西岛古名西玳瑁洲,其名称来历,源于明朝正德《琼台志》称“皆以形名”史据,意思是说这些岛形状如玳瑁,故而得岛名。然而,玳瑁作为朝贡与海上丝绸贸易之三亚著名的海产品并形成人文,却始于汉、盛于宋、失于明清。本期,将为大家讲述,从汉至宋,“玳瑁”从朝贡品演化成为中国历史上丰富人文象征轶事逸闻,并得出“玳瑁洲”之古名来自宋朝命名的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赋予玳瑁海南人文的当属汉武帝

玳瑁,状类海龟,虽属海龟科,其实并非海龟。因其上颚前端勾曲,呈鹰嘴状,而形似龟,故被叫做“鹰嘴海龟”。又因玳瑁年寿比一般海龟长,故民间也被称为“千年龟”。熟而,玳瑁与海龟虽属同科,却与海龟不一样的是,背上有十三片鳞甲,黑白斑纹,相错而成,因此民间俗称玳瑁其名为“十三鳞”。
玳瑁,因喜欢在暖水性海湾与浅水珊瑚礁区觅食,喜欢在珊瑚礁的洞穴里栖息,而古崖州东西四座岛,皆是天然的珊瑚礁岛屿区,所以,亦成为玳瑁得天独厚的世居家园。崖州志说的有理,此四洲皆盛产玳瑁而得洲名。但我却以为,玳瑁,乃属古人心目中的奇珍异宝,先秦时代出版的《逸周书》就有玳瑁的记载:“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故而成为贡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史可寻,早在春秋时期,周敬王头戴的钗子即“以玳瑁为之”。 战国时期,玳瑁制品被中原人视为珍宝,价值不亚于珠玉。《史记·春申君列传》载:“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就记载了,玳瑁所制成的簪子成为平原君的门客向春申君炫耀赵国富庶的宝物。 到了秦朝时,秦始皇用于固发的凤钗是“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
看来,3000多年前,玳瑁就成为贡品,成为中原贵胄与皇族的饰品。既然,玳瑁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所以,三亚这四座玳瑁洲的名称来历,绝不是那么简单以地形而所得名,其玳瑁洲名称的背后,应该蕴含着海南本土浑厚的历史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让玳瑁成为海南历史人文的人,应该当属汉武帝。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得平岭南,并海南置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岛北部设了一个“玳瑁县”,亦是琼山县的前世。可见,西汉时期海南产的玳瑁就成为贡品并以此命县名,且司马迁在他《史记·货殖列传》记:“儋耳沿海有珠玑、玳瑁等奇货”予以佐证。
第二个向世上证明玳瑁产自海南的历史名人叫杨孚,他是东汉南海郡人,也是史家公认的岭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学者。他于公元77年被任命为议郎,成为汉章帝身边参政议政的近臣。他曾专门返回岭南来过海南岛考察,回洛阳后,就将被称为蛮荒之地的岭南一带的奇特风俗、丰富物产等特撰写了一本书,书名《异物志》。书中就记载了:“玳瑁,如龟。生南海。”因此可见,玳瑁与玑珠(南海珍珠)一样,成为汉代皇室与贵胃的奢侈品。并从另一个角度,佐助了西汉武帝将玳瑁、玑珠(珍珠)与紫贝等海洋产品的喜爱并设珠崖郡及所属“玳瑁县”(今琼山区)、“紫贝县”(今文昌市)而赋予人文的原始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帝缘何独爱“玳瑁”并命名为县名?
我想,主要在于,玳瑁身上独有的鳞甲被列为一种有机宝石,而被称海洋界的软黄金。将玳瑁鳞甲制作成的首饰及装饰的器具,可以传世并有万寿无疆之蕴意,而成为汉王朝贵胄富贵奢华的象征。故在西汉时期,玳瑁与象牙、犀牛角等一样,被列入皇家“珍异七宝”之一。
当然,玳瑁不只是贵胄宝藏品,也是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装饰品。其佐证的依据,便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一本书,那便是著名汉代乐府民歌诗篇的《孔雀东南飞》。书中就有对主人翁刘兰芝装扮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由此可窥见,在东汉民间,一位名叫刘兰芝的普通民女,头上就插着玳瑁首饰,可见玳瑁作为饰品在民间的普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野上一下为何都喜欢将玳瑁作饰品?
我想,这就是文人墨客、王公贵族将玳瑁赋予一种有“吉祥长寿、辟邪纳福”的人文含义,故而深得中原大地人们的喜爱并广泛流传。特别是隋唐之后,在中国古代各类方志文献中,就留有许多比如:“玄髻玳瑁簪”、“珠帘玳瑁钩”、“雪手轻揉玳瑁筝”、“美女争窥玳瑁帘”、“销魂玳瑁床”以及“玳瑁筵中怀里醉”等歌颂玳瑁作为各类饰品的词文诗句流传存世,并形成了浑厚的玳瑁人文。
至于玳帽成为三亚海上丝绸之路销往西方的主要海产品?那应是在隋唐以后。当然,三亚在唐朝的前世名叫“振州”,能佐证,玳瑁作为振州朝贡品的史料最早的证据有哪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崖州志》卷之七·政经志二·土贡·唐)记载:“珠崖郡,银二两。真珠二斤。玳瑁一具。”并告知此据是引用《通典》与《新唐书》。《通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此书,记录了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大诗人杜牧爷爷)所撰。正是这本唐志记载了“珠崖郡”(汉武帝所置)的汉代海南岛朝贡了“玳瑁一具”珍贵史讯。
而最能证明,玳瑁作为唐朝时期三亚古振州海洋贸易品的史料,则与大和尚鉴真有关。
预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
刚峰,全国知名人文旅行作家,学者,网络大V。曾任《乡缘》杂志总编辑,撰写并发表过有关海南历史文化随笔二百多万字。著有《琼北故事》《印象三亚》《天涯横呤》《心之旅》《我的台商朋友》《古塔密语》等书籍。善长撰写城市文化随笔,欢迎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