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清晨氤氲的雾色缓缓褪去,太阳从巍峨葱翠的山峦之上升起,这座高原小城开始了新的一天。

刚从迪拜回国的金丽昏昏沉沉的,倒时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大早,她牵着小狗在乌蒙古镇小区内走走停停。金丽去过不少国家但还是钟情于家乡。

她生在盐津,长在昆明,嫁到盐津,定居昭阳。

走进金丽位于昭阳区乌蒙古镇的家,就如同走进了剪纸的艺术殿堂。古色古香的房屋内挂满了她的得意之作。那些用纸剪成的神态各异的人物、憨态可掬的生肖、清新典雅的梅兰竹菊,件件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还有气势恢宏的一幅幅长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了这些作品后不得不让人惊叹剪纸艺术的神奇,一幅幅作品把这座三层楼房一一填满,俨然一座剪纸艺术博物馆。金丽用一剪一纸勾勒出了一幅幅单薄却厚重的纸上艺术作品,也绘就了乌蒙儿女扎根土地的生活画卷。

“剪纸是我一生的符号。”金丽说。

剪爱

说到对剪纸的热爱,金丽说,最初源自奶奶的熏陶。

小时候经常看奶奶用剪刀剪几下就让一张普通的纸张瞬间变成一幅幅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剪纸。“奶奶用纸或竹壳剪出的鞋样,一直给我神奇的感觉。”1岁离开盐津随父亲到昆明和奶奶生活的金丽,很小就爱从家里的废书中寻找剪纸样本揣摩,耳濡目染中,她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很小的时候,金丽就大胆地拿起又笨重又危险的大剪子,开始动手剪小花、小树、小动物。“以前,当奶奶用各种废纸糊纸盒时,我就在旁边守着,看到废纸上的图案就特别兴奋,小心翼翼地把图案剪下来临摹、拓印,然后剪成自己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知不觉地迷上了剪纸。

金丽心灵手巧、勤奋好学,她很快就能把一些传统的样式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慢慢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成为她创作的素材,一件件精美的剪纸作品像变魔术似的不断从她手里“变”出来。

她一边回忆过往,一边用笔在白纸上操作小时候是如何拓印图案进行剪纸的。不一会儿,一个霸气十足的龙头跃然纸上。在金老师的讲解与示范下,我对剪纸艺术的排版布局、贴合主题的素材选取、阴阳刻法的协调都有了崭新而清晰的认识。

其实,金丽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剪纸创作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金丽就在绘画基本功上狠下功夫。她知道要剪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只有广泛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精华,才能开阔视野,推陈出新。于是她收藏有关剪纸、书法、绘画等专业书籍,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70年代,在昆明打工的金丽偶然看到剪纸大师林曦明的剪纸著作《林曦明剪纸艺术》,她拿在手里爱不释手,当时这本书定价48元,她节衣缩食、耗尽所有积蓄购买了这本书。林曦明老师的剪纸风格对她的影响很大,直至现在,金丽依然随时都会拿出来翻翻看看。

“我18岁那年,回到了盐津县牛寨乡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后来因为痴迷剪纸便放弃了原本令人艳羡的教师工作,专心致志搞剪纸创作,然而剪纸微薄的收入不能养活自己,然后我又开始经商,可是剪纸的情结始终挥之不去。”金丽诉说着她的剪纸人生。

雄鸡一唱天下白

1993年是癸酉(鸡)年。

这是金丽剪纸生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

在盐津县豆沙镇,金丽的剪纸艺术已小有名气,逢年过节或迎婚嫁娶,只要有街坊邻居找她帮忙剪纸,她都会尽量满足。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的作品开始有偿出售,有时一幅剪纸作品能够卖到12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除夕,金丽创作了不同造型的生肖鸡剪纸作品,她剪的鸡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备受老百姓喜爱。一时间,“百鸡争鸣”,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了她剪的纸鸡。老百姓的青睐成就了她的作品《雄鸡一唱天下白》,作品的成功创作给了她鼓励和启发,也催生了她心中的创业梦。

“剪纸虽小但有大市场,当时感觉将来选择做剪纸也是个不错的行业。”金丽说。

2008年,经历了地震后的豆沙古镇恢复重建完工,县委、县政府利用豆沙古镇上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僰人悬棺、袁滋题记摩崖石刻“五尺道”遗址、石门关等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着力发展旅游业。

把爱好变成事业,金丽决定试试,看能否靠剪纸来生活。其实她的心里没底,也有很多挣扎和犹豫。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在豆沙古镇,金丽租下了近200平方米的房屋,开办了“聚慧艺行”金丽剪艺店,她的《豆沙石门雄风》《秦开五尺道》《豆沙石门关》很快成为游客的新宠,也因此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喜爱。

金丽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民情风俗、花鸟禽兽为素材。金丽通过剪纸艺术,记录昭通的美丽“乡愁”,同时也让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指尖上得以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通的大山大水都是金丽的创作题材。

金丽用剪纸艺术再现了豆沙古镇的古风貌以及昭通大山包等地的自然风光,她创作的《磅礴乌蒙·神奇昭通》《豆沙石门关》《秦开五尺道》《石门雄风》等作品风格细腻、浪漫,造型坚实而清晰,纹样生动有趣,构图精巧雅致,线条清秀流畅。

2011年8月,金丽的磁性剪纸作品《僰道春深》《古镇秋韵》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五届“工美杯”精品大赛铜奖。2012年9月,金丽的磁性剪纸作品《磅礴乌蒙·神奇昭通》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六届“工美杯”精品大赛金奖。

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金丽的剪刀下,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她的作品里有故事,有民俗,有信念,有追求;有书法的抑扬顿挫,有绘画的虚实对比;有诗情画意,有天马行空,总是出其不意。

剪不断理还乱

“创业之初,做的剪纸大多是传统的剪纸,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很难生存。”金丽坦言,刚开始思想还是比较保守,但传统的剪纸销量不高,低到几元钱也很难卖出去。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店铺要经营,员工要发工资,各种开支让她焦头烂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纸艺术如何与市场接轨?剪纸的经济价值何在?剪纸运用在什么地方?展览?收藏?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怎么办?

金丽与著名剪纸大师张月仙老人相识多年,并对张月仙高超的剪纸技艺十分敬重。在一次拜访中,看到这样一位剪纸大师并没有因为剪纸过上富裕的生活时,金丽对自己从事的剪纸事业产生了动摇。

放弃与使命感,不同的声音拉扯着她。

痛苦着、挣扎着、热爱着!

出路何在?

她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也因此发现了商机:为何不拓宽思路,把传统的剪纸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随着剪纸图样的广泛流传,剪纸已机械化、批量化,日常需求也很少,结婚、过年用的窗花都已经批量化生产。如果要有前途,只能对剪纸进行包装,制作挂件、摆件、书签等,进行商业化运作。剪出东西来很简单,问题是如何变成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将剪纸事业继续做下去,金丽决心开发设计剪纸作品,印有剪纸图片的书包、围裙、叶脉书签等系列文创产品成了热销产品。不少商家看到商机后,与其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渠道进一步拓宽。不光做剪纸,她还拓展业务,经营书画、茶具、花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哭过、累过,她与剪纸艺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放弃与坚持,剪纸艺术路上的每一次经历与选择,都是一次考验和磨砺,经历了许多曲折的金丽重新定义自己的未来,她发现,还没有一种爱好能像剪纸一样深入她的骨髓,让她为之付出一切。

“我店里经营的都是高端剪纸产品,从40多元的书签到几万元的大作品都有,很多人选择购买我店里的剪纸送朋友表达祝福。”金丽说。我在她的店里待了近3个小时,一位顾客在她店里买走了一个印有《磅礴乌蒙·神奇昭通》剪纸作品的书包,她还赠送给顾客不同款式的叶脉书签,看到顾客喜欢她的作品,她非常高兴。

从开始的热血沸腾,到中途放弃,其间她经历了太多的变故,最后还是跳不出剪纸这个圈。剪纸怎么发展,怎么让剪纸人更有尊严,怎么让剪纸更好地回归社会等问题是金丽反复思考的。

金丽说:“希望我最终能找到对的方向。”

走向世界

因为女儿在迪拜工作,这几年,金丽利用看望女儿的时间把剪纸带到了迪拜。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成为全中国人的共识。作为一个民间艺人,金丽深深感受到了使命的召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日 ,迪拜世界艺术博览会在迪拜世贸中心隆重举行,来自60个国家的400家知名画廊和个人艺术家共展出了4000多件艺术品。金丽的剪纸艺术作品受邀参加了展览,她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全部装裱后在博览会上展出。

这段时间可把金丽忙坏了。

展览会上,金丽只用一把剪刀大体比画一下,反复将纸折叠几次后,便大刀阔斧地剪起来。待到将纸展开,一幅线条复杂、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跃然纸上,让各国友人惊叹不已。

金丽调侃道:“现代时尚有脱口秀,我这是脱稿秀。”创作的激情使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一幅剪纸作品,将昭通高原红苹果与迪拜地标建筑合体,创意指数拉满。金丽说:“剪纸艺术不断融入了时代气息,变化的是主题和形态,不变的是它承载的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展览会期间,在金丽的展台上,每天人流如潮,尽管肤色不同、语言各异,但大家对艺术的鉴赏和渴望是相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丽的作品《秦开五尺道》亮相后,赢得了观众、艺术品收藏家以及评委的一致好评。这幅作品,金丽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李冰带领部下在绝壁上先用柴火猛烧后再用水浇注使之炸裂开凿僰道的情景和场面,热情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件作品生动地诠释了古人创业的艰辛、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歌颂了家乡昭通从大山里出发的路,经风雨、历坎坷,最终实现通江达海、连接世界的宏伟目标。

金丽的剪纸艺术在迪拜逐渐名声鹊起,不少知名品牌邀请她参加活动、展览、展演,一场场展览、一次次表演,一次次剪纸艺术与异域文化的交融,金丽让非遗文化绽放世界舞台。

“我总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剪纸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金丽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接受剪纸艺术,金丽正在筹备明年的艺术展览,她决定改进和创新剪纸的技艺,提升剪纸作品的附加价值。

《马可·波罗游记》里,遥远的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峡谷岩城,曾经惊艳了西方世界。如今,金丽带着她的剪纸,带着盐津符号到过迪拜、突尼斯、日本、美国……她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这种将剪纸发扬光大的使命感,促使金丽不断创新剪纸技艺和传播形式,把剪纸的种子播撒在海内外,让剪纸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

渴望后继有人

剪纸四十余载。如何将剪纸传承下去,现在是金丽最担心的事。

这些年,金丽在寻找传承人上下了不少功夫,去社区开展义务教学,到学校教授剪纸课程,希望在各种活动中能够发现有天赋并热爱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她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喜爱剪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过程中,金丽不止一次地说,民间文化最后的出路和希望在于后继有人,遗憾的是不管在学校还是身边人中,她都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

乌蒙苍苍,江水泱泱。

滴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结果。

一把剪刀、一张纸,金丽剪出的光彩夺目的今天,就是无数个昨天的坚持。

来源 /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莫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李建芹 编辑/严家佳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