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9月,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小山村,村民邵大爷上山锻炼身体意外发现了几个大深坑,坑周围还散落着一些碎瓷片和木炭,他立刻将情况上报。一年后,一个神秘的古国却因此重现人间......

在历史的长河里,你方唱罢我登场,涌现了不少王者英雄,也落幕了不少成王败寇。而在时间的狭缝里,还残留着数不清的昙花一现的国度,他们曾辉煌灿烂,也曾热闹喧嚣,只可惜被历史的洪流而吞没,默默无闻的躺在荒野之中。

也许,他们不会想到,在几千年后的某一天,他们会因此而重现,被世人所知晓,他们的文明也将被看见。

这或许便是考古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大爷所在的地方是浙江省衢州市棠陵邵村,发现深坑的是村附近的庙山尖。由于此地常年流传着古墓的传说,邵大爷发现坑洞后立刻将这个传说联系起来,并上报给了文物管理局。

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后,在深坑附近发现了不少盗洞。

为了保护地下文物的安全,2018年3月,浙江文物保护发掘的相关部门组织考古队,对庙山尖的这座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大墓底径长24-30米,封土残高3.4米,墓坑长14.4米,外侧和坑底都铺有鹅卵石,并用木炭做防腐防潮。根据洞口捡到的一些瓷器和陶器碎片,可以判断墓坑的年代大约在西周早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墓是两面坡的人字形结构,在以往的考古历史中,这种墓葬形式并不常见,是越人的高等级贵族墓,也就是说墓主人的身份一定是显赫的,且阶级地位高的。然而,在勘测和清理的前几天,考古人员被大墓弄的心灰意冷。

除了邵大爷发现的那些残留的碎瓷和陶器,大墓清理到现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盗洞年代久远,又常年无人保护,盗墓者似乎将这座墓已经盗掘一空。

然而,即便没有出土文物,清理古墓的工作也不能半途而废,转眼三个月就过去了。

当大家对这座古墓彻底不抱希望的时候,意外就发生了。

在墓室东南角的一处铺有鹅卵石的地方,考古人员发现地面有些凹陷,经过试探的挖掘后,才从这清理出青铜器的痕迹。这个发现令在场的人欢呼雀跃,将几个月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考古人员将一箱又一箱的文物装上车,然后运到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希望借助专业的人员和仪器,对这些三千多年的文物进行检测和清洗。这次发掘一共出土了808件青铜器,包括大量的兵器,玉器还有珍贵的车马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疑惑的是,这次发现的车马器不仅仅是浙江考古首次出土,其上面的花样繁复的纹饰也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既不属于西周早期,又不像本地所产,并且具有独特性。

简而言之,这个造型在浙江是独一份,显得十分另类。

从随葬品上来看,墓主人是一位拥有军事权的高等级贵族。他为什么会孤零零的葬在这里,而他随葬的车马器究竟是本地所有,还是通过贸易交流而来呢?

在对庙山尖土墩墓继续清理的过程里,考古人员也在翻阅相关的史实资料,试图找到一些关于墓主人身份和国都的记载。这时,几个考古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浙江省就已经发掘过一些西周的土墩墓,并出土了一些陶器和瓷器。而这些墓所在的地点距离现在的庙山尖也不是特别的远。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和实地勘测,大家认为衢江边这存在一个大型的西周墓群。

墓群周围盗洞密密麻麻,盗扰严重,2019年考古人员正式对孟江村的土墩墓展开抢救性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姜村高等级墓葬群,三座土墩墓呈三角形分布,年代为西周早中期,距今2900多年,它们和此前的庙山尖土墩墓,显然属于同一个族群。

他们都是谁呢?

孟江村的三个土墩墓依旧是按照一二三号命名。最先考古的二号墩盗扰严重,但依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一些类似古代玩具的球状体。在距离二号墩300米的地方,是一号墩。盗洞多到考古人员不得不在清理墓葬时,特意为避开盗洞打一个十字形的架子,才能弄清楚墓的结构。

一号墩的盗洞足足有38个之多。

在盗洞中发现了一些木炭痕迹,这应该也是一座人字形木椁。这比印山发现的越王陵人字形木椁时间还要更早。

墓中出土了6组玉玦,单体数量约200件。此次出土玉玦的区域,应该是商周时期百越地区玦的“复兴地”。

三号墩修建在一个独立的圆顶山上,海拔八十多米,气势宏大。如此显眼的墓盗洞自然不能少,二十多个大的盗洞看的考古人员一阵阵头痛。中间有一个大的扰动坑,墓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烧土,疑似墓中曾经有过大火炙烤的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迹象让考古人员心中十分忐忑。

这墓.....还能剩下什么?

通过清理土层,大家很快找到了墓室所在。墓坑长约14米、宽7.8米。三号墩出土了不少珍稀的随葬品,成组堆放的陶器还有玉器,通过筛土得到的三十多件原始瓷,这些器物都带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

这意味着在衢江区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的文明,甚至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

而且,通过墓葬的整体下葬特征,墓主人很可能是这个独立体的贵族王侯。

《左传》《逸周书·王会解》《国语》《吴越春秋》等典籍中记载,商周时期曾有一个叫姑蔑的古老族群。不过关于这个古国,记载只有只字片语。它到底真实存在没有,具体位置在哪都没有表述。

专家们翻阅吴越早期地理位置,认为姑蔑可能就在衢江这一带。

而孟江村三座土墩墓还有庙山尖的墓都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

经过了四年的考古发掘,终于将这个古老的王国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他们临水而居,以舟代步,是越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