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体制内最热的一条新闻来自于安徽省灵璧县。官方消息显示,该县拟录用一名斯坦福博士为乡镇公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则消息,我当时嘴巴张了大大一个“O”字。脑子马上涌现几个问题,现在就业形势那么紧张了吗,博士都无路可走要去乡镇了。

印象中,博士毕业生尤其是名校毕业生以前除了在杭州等地见到有去乡镇工作外,其他地方这些天之骄子要进体制保底是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市直机关,期间再安排到县里挂职,很多都是去省直机关,以斯坦福的名气,还是博士毕业,去乡镇公务员在若干年前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如今却真实地出现了。曾经高不可攀的名校博士生,如今居然要去追逐一个乡镇岗位,果然时移世易、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这位博士选择乡镇的动机不得而知。不过从个人理解结合常理分析,私以为,如果这位博士不是出于本心,真的非常热爱乡镇工作,那么不出意外他到岗工作一段时间后大概率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这不是危言耸听。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公务员的确稳定,在很多人眼里也是是权力地位的象征,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务员岗位都是这样,至少乡镇不是,但凡经历过的都清楚。乡镇的繁杂、忙碌、压力和无奈,不夸张地说几乎会让所有满怀期待的人失望。

所以谈到乡镇公务员,过来人都会讲,去可以但不要期望太高,不要想着当了公务员就有高工资,不要觉得公务员就是喝茶看报,更不要以为基层公务员会有多大权力。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付出和得到完全不成正比。一直以来,那么多公务员前赴后继想逃离乡镇不是没有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数例子已经证明,真正适合并且能够在乡镇扎根的,并不一定要求高学历,反倒是一些学历一般的人更容易沉下来。他们可能不是名校毕业,贵在对未来期望不高,他们可能也向往大城市,但对农村也不排斥,诸多因素叠加使得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抗压能力,在基础办事能力的支撑下,他们反而更容易在乡镇干出实事。

当然说这么多并不是排斥博士,认为乡镇基层不需要高学历人才。任何地方和岗位有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对于当地和单位都是福音,有利于创造新的空间。但前提取决于两个条件,一高学历人才必须有真才实学,是真正的有能之士,二他愿意扎根基层,为基层奉献。二者缺一不可,做不到二者兼顾,所谓的人才引进就是一句空话。

事实上单论性价比,一个斯坦福博士去乡镇工作有没有必要也是值得商榷的。能够从斯坦福博士毕业,他的家人少说投入了百万,而安徽的乡镇公务员一年的年薪也就是十万,这意味着他不吃不喝至少工作十年才能回本。同样是工作,为什么不去工资更高的企业或科研院所?

个中原因是值得推敲的。但愿他是出于真心、源于本心想去乡镇工作,而不是因为就业无奈或者其他原因无奈选择。否则,有一天可能真的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