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

美国6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65.6,大幅不及预期的72,5月前值为69.1。

但是市场仍然认为美国整体的消费状况还是相对强劲的:市场预期5月美国零售环比仍将增长0.3%,年化就是3.6%,仍然高于目前通胀率——即美国实际消费仍在稳步扩张。

为什么面对糟糕的信心指数数据,市场对零售数据的预期,仍然相对强劲?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清楚地知道:消费者信心是“民主”调查的结果,不是实际消费的情况,因为美国的消费可不“民主”。

“民主”调查

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数据,大都是“民主”调查。

以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例,每个月,密歇根大学对大约500个美国家庭进行电话采访。这些家庭样本是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的,旨在代表美国总体人口的各种社会经济群体。电话采访主要涉及三大方面:1. 当前经济状况的评价(个人财务状况、国家经济现状);未来经济预期(个人财务预期、国家经济预期);当前购买大件商品(如汽车、家电等)的合适程度。

这个调查方式样本很小,只有500个;尽管是随机抽取而且会“照顾到”所有经济阶层,但是很显然,这个调查是一个针对“底层”95-99%的大众民主调查——首先,没有“富人”愿意浪费时间在这种电话问券调查上;再就是即便愿意接受调查,也不一定跟陌生来电讲实话,卖惨和低调是现在富人对外展现的“常态”。

另外,这个美国消费者信心问券调查的方式,更多是在“量化”心情:消费者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通常分为多个选项,包括积极、中立和消极。例如:对当前个人财务状况的评价:好、一般、差;对未来个人财务状况的预期:会更好、不变、会变差;购买大件商品的合适程度:现在是购买的好时机、不是好时机、不确定。然后,统计人员再将将每个问题的回答进行量化处理,生成一个相对值。

心情这个东西,都是相对;人性如此,即便你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东西,但是如果看到别人比你得到更多,大多数人的心情仍然会不太好。此前对哈佛学生的一项著名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了这种现象,目前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中被称为“相对剥夺感”或“相对收入效应”。当时实验参与者面临两个选择:

  1. A选项:自己毕业后每年收入50,000美元,而同学每年收入25,000美元。
  2. B选项:自己毕业后每年收入100,000美元,而同学每年收入200,000美元。

尽管B选项的绝对收入高得多,但很多参与者更倾向于选择A选项。

“不民主”的消费

从更加细分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美国消费信心和实际消费之间的“矛盾”来源。

图:高盛对美国各阶层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估计(Bottom就是最底层的20%,Second是底层20-40%,Third是底层40-60%,Fourth是底层60-80%,Top是指前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尽管最新的估计高层被下调,但是其增速仍然高于所有底层。请注意这是比例,高层的收入基数非常大,所以即便比例表面上看类似,但是增长的绝对数值也还将是最底层的数倍。

图:高盛对美国各阶层可支配收入的估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