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程程

近年来,陪诊作为一种新兴服务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小到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交钱拿药,大到与医生沟通、跨城市代问诊……陪诊员几乎可以完成协助病人看病的大部分准备工作。

对于空巢老人、独居青年、异地求医者等就医群体而言,陪诊员充当了“临时家属”的角色,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帮助医患搭建沟通桥梁,提高了就诊效率。

当前陪诊员行业中也存在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求诊人员权益受侵害等现象。

不敬业。有的陪诊员不熟悉就医流程跑错科室;有的同时接好几单,陪诊期间找不到人;有的陪诊期间玩手机,服务结束后临时要求加钱;个别人以陪诊之名行黄牛之实、向患者推销名医号源,甚至在患者交了定金后将其拉黑、骗取定金。

不专业。患者陪诊需求不同,有些业务只需陪诊员了解医院的就诊流程和科室设置等基础内容,有些则需陪诊员全面细致了解就诊人的病情、痛点、过往病史等。而实践中,有的陪诊员上岗门槛较低,缺乏专业知识,服务质量缺乏保障。

此外,陪诊员发生违约或侵权情况时,责任如何界定?陪诊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分歧或纠纷时,双方责任如何认定?这些也亟待法律厘清权责边界。

陪诊是一个“有温度”的新兴服务行业,要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设置准入门槛、确保持证上岗、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陪诊员也需通过丰富医学素养、加强医疗知识学习,持续提升陪诊服务质量,做到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引导和帮助患者“精准诊疗”,让陪诊员成为“多赢”的诊疗服务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