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三大战役,彻底扭转了国共双方的局势,尤其是淮海战役,共军以60万大军对战国军的80万大军,最终国军兵败,当时国军参与战争的兵力有7个兵团,7个兵团的司令在战争中表现各异,最终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

1、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邱清泉,浙江永嘉人,抗战时期也是一员猛将,淮海战役在战场上突围时被击毙。

1921年邱清泉从温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参加了第二次东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邱清泉先后升任营长、团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长等职,1935年10月到德国陆军大学深造。

抗战爆发后,邱清泉回国参战,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滇西缅北战役等几次大的会战。也因战功,他一路高升,先后担任过200师少将副师长、新编第22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等职。1939年底的昆仑关战役,邱清泉因作战勇猛,获得了“邱疯子”的称号,1943年底的龙陵之战是邱清泉生平有一次得意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清泉

解放战争开始后,邱清泉在战争之初攻占过一些小城镇,因此很是得意。豫东战役时因为坐视区寿年兵团被歼,受到上司的训斥,气愤之余,借奔丧之机请假回家守孝。不久第五军扩编为第二兵团,邱清泉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兵团司令,麾下有5个军12万人马。

淮海战役后期,杜聿明的30万大军包括邱清泉的第二兵团被解放军围在陈官庄地区,粟裕指挥华野10个主力纵队和上万门火炮,对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在突围途中,邱清泉被击毙,时年47岁。

2、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

李延年,山东广饶人,淮海战役时从战场上逃脱。

李延年自幼胆大顽皮,又聪明好强,深受家人和邻里的喜爱,1924年20岁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等战役。1930年之后李延年又成为剿共的急先锋,因剿共作战升任第三绥靖区司令兼九师师长,1935年7月,又兼福州第四绥靖区司令。

抗战时期,李延年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宜昌会战等战役,也因军功他先后升任第二军军长、第十一军团长、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山东挺进军总司令等职。在宜昌江防守备战和宜昌攻坚战中,李延年部与日军交战近五个月之久,直到日本投降,日军终未能前进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延年

抗战胜利后,李延年在1946年2月被调到徐州,徐州剿总成立后,李延年担任剿总副司令,淮海战役开始后,李延年先是奉命放弃海州,向徐州龟缩,解放军及时捕捉到战机,将李延年部歼灭,李延年率少数人逃脱,不久李延年被任命为第六兵团司令,随着战争的进行,李延年的第六兵团在新桥、曹老集以北遭到重创,李兵团一路南逃到南京。

之后国民党一路溃败,李延年也逃到台湾,但是在逃台之前他放弃部队只身逃到台湾,到台后遭到陈诚的弹劾被判10年有期徒刑,但是服刑1年后他就被保释出去,幽居在台北郊区,忧郁成疾,穷途潦倒,直至终了一生。1974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0岁。

3、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黄百韬,原籍广东梅县,淮海战役时兵败身死。

黄百韬早年时曾在北洋军李纯部任职,后来被张宗昌俘虏便改投奉系,1928年跟随张宗昌的部将第六军军长徐源泉加入到国民革命军,到抗战爆发时他已经是少将军衔。

抗战爆发后,黄百韬被调到军委会任高参,期间因写了一篇军事论文获奖受到何应钦的赏识,何应钦推荐他到顾祝同的第三战区任参谋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黄百韬充当反共急先锋,冲锋在前。他自知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没有靠山,为了保住官位,战争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肯吃苦肯卖命,逐渐得到蒋介石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百韬

抗战后期,黄百韬升任第25军军长,内战爆发后,黄百韬仍然冲锋在前,对于反共的内战打得是非常卖力。1948年8月第七兵团成立后,黄百韬担任该兵团司令,淮海战役开始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布防在与解放军对峙的前沿,随着战争的进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碾庄地区,在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第七兵团被全歼,黄百韬突围逃命未遂,举枪自戕而死,时年48岁。

4、第八兵团司令刘汝明

刘汝明,河北献县人,西北军出身,淮海战役时从战场上败退逃脱。

刘汝明早在1912年就投入到冯玉祥麾下,之后常年跟着冯玉祥,到1930年已经是第2方面军第一路军第10军军长,1936年晋升为陆军中将。

抗战爆发后,刘汝明先后担任第68军军长、第28军团军团长、第2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先后参加了张家口战役、台儿庄战役等战役,长期在豫、鄂接壤处与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刘汝明担任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汝明

内战爆发后,刘汝明的部队不断地受到解放军的打击,1948年6月刘汝明调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兼第4绥靖区司令官,当年12月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刘汝明任担任兵团司令。淮海战场上失败后,刘汝明率领第八兵团南逃,先是负责长江防御,解放军渡江后刘汝明率第八兵团又逃到厦门,1949年10月在厦门被歼灭,刘汝明本人仅带少数人逃到台湾,1952年退役,此后一蹶不振,1975年在台湾病逝,终年80岁。

5、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

黄维,江西贵溪人,淮海战役时在战场上兵败被俘。

黄维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32年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后进入到陈诚的第18军,成为陈诚“土木系”的重要一员。1933年参与了对中央红军的第四次围剿,战后升任第11师副师长。此后两年他不间断地在与红军作战。

抗战爆发后,黄维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缅甸反攻等战役,而他的职位也在不断高升,先后担任第18军67师师长、第18军军长、第54军军长、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维

内战爆发后,黄维担任第31军军长,1947年春被调到国防部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后来蒋介石想要仿效美国西点军校建一所新制式的军官学校,专门为国民党培养海陆空军官,让黄维当校长。淮海战役爆发后,黄维被任命为第12兵团司令,解放军诱敌深入,将黄维兵团围困在双堆集,整个兵团除了副司令胡琏等少数几人逃脱外,整个黄维兵团全部覆灭,黄维本人也被俘虏。

新中国成立后,黄维在战犯所改造了27年一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1989年黄维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6、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

李弥,1949年从淮海战场上逃脱,金三角大毒枭的鼻祖。

李弥早年曾在驻粤滇军中任职,黄埔四期毕业后李弥被分配到第三军教导团担任中尉排长。自1930年开始,李弥听从陈诚的调遣参与围剿红军。

抗战爆发后,李弥先后率部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宜昌之战、滇西反攻的松山之战等战役,也因战功,李弥先后升任36军第五师副师长、第八军荣誉一师师长、第8军副军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弥

内战爆发后,李弥被蒋介石调到反共的前沿,1948年7月,李弥升任第13兵团中将司令长官,淮海战役爆发后,随着战争的进行,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永城东北,后邱、李两兵团的阵地被解放军突破后,李弥从淮海战争逃脱,自徐州、济南经青岛南下,在浙江奉化得到蒋介石的召见。第十三兵团重建后,李弥仍然被任命为兵团司令。

1949年6月,李弥辗转来到云南,1950年,李弥率部撤往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地,成为金三角的霸主,他的几千残军竟然将缅甸政府军打得到处跑,无奈之下缅甸政府到联合国告状,迫于压力李弥在1954年撤到台湾,1973年在台北病逝,终年71岁。

7、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

孙元良,淮海战场上自行脱离,兵团大部被歼,孙元良本人先是率残部逃到四川,后来又逃到台湾。

孙元良早年间学习成绩优异,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职,1932年参加了一·二八事变,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

抗战爆发后,孙元良率88师参加了淞沪会战,战后升任72军军长,之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曾因军饷与上海工事款项等问题被蒋介石要求送到军法处,调查期间被关押了42天。1939年1月,孙元良以民生航运公司职员身份出国游历考察,回国后重返军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元良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因为与陈诚有过节所以没有受到重用,内战爆发后,孙元良出任第16兵团司令,于1948年参加了淮海战役,战场上孙元良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孙元良自行逃脱,兵团大部被歼。

1949年底,孙元良逃到台湾,此后他基本上在台湾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2007年孙元良在台湾逝世,享年103岁,成为最后一位去世的黄埔一期生。

小结:

参加淮海战役的七位国军兵团司令,在抗战时期都是有功于国家的人物,他们在抵抗日本侵略者方面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甚至都是抗日名将,可是内战爆发后,他们跟着蒋介石开始打内战,淮海战场上两位被击毙(邱清泉和黄百韬),一位被俘(黄维),四位逃脱(李延年、刘汝明、李弥、孙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