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本书,名为《搜神记》,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南阳有个叫宋定伯的年轻人,在走夜路的时候遇到了一只鬼,鬼问你是谁?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

于是一人一鬼,就开始攀谈,在聊天的过程中,宋定伯鬼话连篇,成功套出了鬼的弱点,最后不但抓住了鬼,还让鬼变成一只羊将它卖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故事当中的鬼,并不是真正的鬼,而是指某些人。人既瞧不起鬼,又害怕鬼,就像生活中那些奸诈、虚伪、而且危险的人。我们讨厌这样的人,同时又很怕惹上这样的人。

那要如何与这样的人相处呢?古人通过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总结了这样一句话,说做人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一句带有贬义色彩的话,类似的还有“看人下菜”,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狡猾、世故、虚伪,所以有个词叫“鬼话连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人处世,当然要保持善良真诚,但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实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一种能力。来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三个人被强盗追赶,想要渡河逃命,其中有个人就问渡河的船夫要多少钱,船夫说每人七块,三个人就是三七二十八。

这三个人就和船夫争论,说三七明明是二十一,你怎么连数都不会算。船夫很生气,撑船就走,结果这三个人被强盗追上,不但被抢了钱财,连命都丢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那个船夫,很多时候,的确是他的错误,如果你按正常的思维和他对话,那很可能反而要为他的错误买单,但如果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比如要渡河的那三个人,只要承认三七二十八是对的,就能逃过一劫。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因为沟通不畅所致,有句话叫“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不同层次的人在沟通的时候,难免会有理解的偏差和交流的障碍,只有高层次的人主动降低自己的姿态,才能确保双方处于同频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通俗的话来讲,所谓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其实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管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只有用对方能够理解和认同并感到舒服的沟通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反过来讲,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如果“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结果一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并不是虚伪,也不是圆滑,而是与人和谐相处、高效沟通的秘诀,这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智慧,更是为人处世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