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电车通

2023年,上汽乘用车以685018辆出口数据位列中国汽车出口第二名,仅次于奇瑞。在上汽的所有产品中,又以MG(名爵)出口量最为庞大,这一诞生于英国的汽车品牌,被上汽收购后真正意义上活出了第二春。

不过日前欧盟宣布要对上汽集团关税提高至38.1%,让上汽十分头大。对于上汽而言,在欧洲市场MG拥有极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受众群体,不可能放弃,但关税提高后,MG无论是涨价还是赴欧建厂,短期内大概率利润会被压缩。

为了应对利润下滑,MG需要开拓其他市场,提高产品销量、企业营收和利润。日前,MG4 EV登陆中国台湾省市场,售价99.9万~119.9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万~27万元)。结合之前MG HS登陆台湾省来看,在上汽的规划中,台湾省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主要市场。

开拓台湾省市场,上汽打破日系车垄断

一般来说,欧美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低端车型价格普遍偏贵,豪车价格相对其他市场则会便宜一些。在大陆市场中,背靠供应链优势中低端车型和自主品牌豪车价格较为便宜,豪车则相对较贵,尤其是进口燃油车,算上大排量税就更贵了。不过有自主品牌撑腰,车企也不敢随意定价。

台湾就不同了,自主品牌方面只有纳智捷表现稍好,但纳智捷燃油车存在高能耗的问题,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纳智捷N7也未能进入台湾市场月销量前五,导致纳智捷逐渐退出了大陆市场,在台湾销量也不高,无法起到对抗日系车的作用。

结合4月台湾省汽车销量来看,除了MG HS、纳智捷N7、中华菱利三款车型以外,销量前十的其他车型均属于日系车。被日系车垄断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日系车的价格也太贵了。以销量第一的车型紧凑型SUV丰田卡罗拉锐放为例,台湾版售价85.9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9.3万元)起,大陆在售的国行版仅12.98万元起,小通看了都要为台湾消费者鸣不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方面更是如此,丰田bZ4X台湾售价159.9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5.8万元),大陆在售的国行版铂智4X(已更名)售价仅17.98万元起,而且广汽、一汽等车企通常还会有优惠方案,实际到手起步价格低于15万元。

台湾市场自主品牌竞争力不足,导致市场基本被日系车垄断,MG进军台湾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对于当地消费者都是好事——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烈度,打破日系车的垄断,促使产品降价,并给当地消费者体验更优质产品的机会。此外,MG HS迅速进入台湾汽车月销量前三,足以说明当地汽车产品缺乏竞争力。

然而,面对可能改变台湾汽车行业格局,带给当地消费者实惠的MG4 EV,台湾网友们却似乎不太愿意接受,甚至骂声不断。

非议不断,台湾消费者不看好MG4 EV?

小通看了一下台湾网友对于MG4 EV的看法,X平台(Twitter)网友言辞较为激烈,不正常言论较多,而且大多数人普遍将MG看作国产品牌,而不是英国品牌,因此贬低MG。由于言论过于偏激,小通就不放截图了。

YouTube平台网友的言论则较为客观,有台湾网友表示MG4 EV价格太贵了,按照内地版10.98万元的起售价计算汇率,哪怕加上关税、运费、手续费等费用,也不过73万新台币,而且大陆地区10.98万元已经算进去利润了,就算卖得贵一点,89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9.9万元)起才是合理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与大陆版价格相比,MG4 EV台湾版价格确实贵了一点,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台湾省新能源汽车缺乏竞争力。除了价格贵出天际的日系车,MG4 EV唯一的对手就是纳智捷N7。据电车通了解,纳智捷N7的配置与上一代比亚迪宋PRO EV相当,尤其是智能化水平相当于5年前的国产车。这种环境下,也别怪MG4 EV定价太高,主要是真的没什么对手。

另一位YouTube网友则表示,哪怕不买MG的产品,也支持MG进入台湾市场,起到“价格破坏者”的作用。他认为台湾当地车企过于安逸,才会导致中低端家用车价格居高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通认为,YouTube这些网友才是正常思维。大陆地区中低端车型之所以价格低廉,原因就在于竞争过于激烈,价格战一波接着一波,你敢卖得贵,就要承受消费者拒绝购买的后果。诚然,MG HS和MG4 EV在大陆市场都属于边缘车型,没有太高竞争力,前者甚至已经停产了,但在台湾市场产品力依然傲视群雄。

或许是长年对于日系车的依赖,让许多台湾省消费者对于MG存在偏见,但销量才是硬道理。MG HS进入台湾省销量前三,已经说明了产品竞争力,MG4 EV对于台湾省在售的其他新能源汽车也是降维打击,尽管比大陆地区贵不少,但依然值得购买。

对于台湾省而言,想要降低汽车售价,唯一的方案就是加速引进大陆品牌,加剧汽车行业的竞争,促使车企打价格战。不过想要吸引大陆品牌进入台湾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在于台湾市场太小了,且当地政府和不少消费者对于大陆品牌存在偏见。

小市场的悲哀,低配高价难以避免

台湾省一年新车销量大约40万辆,按照网友的说法,也就是天津市的体量,略高于越南,远低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市场。

之前曾曝出消息,称大量自主品牌将进军台湾市场,但随后就被台当局辟谣。从大陆车企的态度来看,目前主要的重心还是放在大陆市场,对外出海兴趣都不大,更不用说关注到台湾这种体量较小的市场。

另外,台湾消费者对大陆品牌了解较少、偏见较多,推行产品可能会遇到阻力。

好在对于上汽而言,台湾市场的重要程度远不及东南亚。哪怕上汽集团在欧洲市场因关税上涨遇挫,也只是利用台湾市场分担压力,不会押宝台湾市场。相对而言,体量更大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更有价值。

去年5月,上汽就宣布在泰国建设工厂,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今年初又与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会面,成立了马来西亚公司,持续开拓东南亚市场。

其实与大陆车企合作较多的台湾裕隆汽车已经很努力地为MG塑造“台湾生产”“英国品牌”的形象,而且为当地带去了更多工作岗位,但依然无法避免非议。小通只能说,“台湾当局”和部分消费者对待大陆品牌的态度,是他们需要高价购买低配日系车的核心原因。

台湾省汽车千人汽车保有量仅332辆,终究只是“省”的体量,在人均GDP差不多情况下其保有量和日韩仍有较大差距。另外在交通工具的分布方面,台湾当地的消费者更青睐摩托车,不说新能源车,甚至是燃油车都有一定的增量空间。台湾汽车市场还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但需要当地政府和消费者接受大陆车企,才能发掘出台湾省的市场潜力。

港澳等地提高汽车税率,是因为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台湾面积相当于海南省,结合人口和汽车保有量来看,倒也没有特别拥挤。降低关税、引入比亚迪、奇瑞等大陆车企,才能起到良性竞争,迫使日系车降价,让当地消费者购买到更实惠的产品,甚至可能会对本地汽车厂商技术研发起到推动作用。

正如上文的YouTube网友所言,哪怕不愿意买MG或其他大陆汽车品牌,甚至对大陆品牌存在偏见,也应该欢迎大陆车企进入台湾市场,打破日系车的垄断,还给台湾省消费者低价高配的汽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