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崇祯皇帝继位,他继位后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没有将自己的养母光宗李康妃尊为太妃,也没有将先帝后宫中任何一位妃嫔尊为太妃代行皇太后之职,而是将祖父神宗后妃刘昭妃直接册封为宣懿太妃,掌管皇太后印玺,掌握皇太后实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皇帝是明光宗与孝纯皇后刘氏(时为刘淑人)所生第五子,而明光宗是明神宗与孝靖皇后王氏(时为慈宁宫宫女,母凭子贵被封王恭妃)所生皇长子。若是按照辈分的话,宣懿太妃刘氏是崇祯皇帝的庶祖母,崇祯皇帝为何放着先帝后妃们不选,甚至不尊养母李康妃为太妃,而是选择一位跟自己几乎没什么瓜葛的祖父后妃妃嫔呢?
这就要从刘氏开始说起:
万历五年,刘氏参加选秀,这一次选秀时神宗继位后第一次选秀,目的是为了挑选皇后人选,这次大选一共挑选了一后二妃:皇后王喜姐、刘昭妃与杨宜妃。
刘氏是陕西人,祖父刘佃以开旅店为生,为人十分忠厚,在乡里备受尊重。刘佃如此,自然子孙后代也深受影响,品行都很不错。而刘氏能入宫,除了长得漂亮外,跟其品德端庄便有关系。
刘氏入宫成为神宗后宫的妃嫔,家人自然也会受到恩惠。父亲刘应节被授予锦衣卫佥事一职,祖父刘佃则是被赐予太公的称号,至于刘氏的叔叔们也大多入朝为官。刘氏的弟弟刘岱长大成人后,承袭父爵,后又被提拔为正二品;刘氏还有一个弟弟坐到了左都督的位置上。
虽然因为刘氏的入宫,刘氏家族崛起,但是他们都能做到安分守己。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入紫禁城时,刘岱便带着全家一起葬身火海,也不愿成为李自成的俘虏。
刘氏家族,可以称得上是满门忠烈。
娘家人如此,便可知刘氏品行。
刘氏虽然入宫时间早,而且直接册封为昭妃,起点是非常高的。但是神宗并不喜欢这一后二妃,除了皇后王喜姐在万历九年生下一位公主,二妃的肚子都没有动静。
万历九年,神宗第二次选秀,挑选“九嫔”入宫,位居九嫔第二位的郑氏(郑贵妃)被封为淑嫔,入宫便得盛宠,仅用四年时间便坐到了皇贵妃之位上,用10年时间为神宗生下六个儿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宁宫宫人王氏得到神宗宠幸后生下皇长子朱常洛,被封为王恭妃;
除此之外:
宫女出身常氏因为怀孕,而直接被神宗封为顺妃;
宫女出身的李氏因为得宠生下皇子而被封为敬妃,在生下幼子后去世,被追封为皇贵妃;
.......
总之宫中除了郑氏盛宠38年一直不倒外,还时不时的出现新的宠妃。但入宫较早的刘氏却一直停留在昭妃的位置上,既不得宠,也没有怀孕生子的机会,只能在后宫中寂寞度日。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刘氏一生没有做母亲的机会,似乎并非一件坏事。李敬妃因为得宠接连生两子,然而却因为太得宠产后10天病逝了;世人猜测这是郑贵妃所为,因为李敬妃的得宠已经威胁到了郑贵妃。
再比如生下皇长子的王恭妃,因为皇后无子,皇长子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太子;然而郑贵妃想要自己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万历帝宠爱郑贵妃,也不想立皇长子为太子,就这样万历帝同群臣僵持15年之久,最终还是将皇长子封为太子。
而儿子被封皇太子之日,却是王恭妃被囚景阳宫不得自由之时。就这样王恭妃在景阳宫10年之久,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自由。而这恰恰是郑贵妃所为,刘氏无宠无儿女,并不会成为郑贵妃的眼中钉,恰好能够在宫里安稳度日,毕竟不管是后妃们争宠,还是立皇太子之争,都跟刘氏没有关系
而刘氏性格端庄谦逊,也从不主动招惹是非,还是比较有威望的。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病逝前留下遗言:立郑皇贵妃为后。明光宗朱常洛登基后,虽下旨礼部着手封后一事,但是因为群臣反对,再加上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便病逝了,所以郑贵妃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皇后梦。
明光宗病逝后,其长子朱由校继位,史称明熹宗。熹宗刚继位,便发生了移宫案(熹宗养母西李不仅住在乾清宫不肯走,还扣押着熹宗不让其继位,而且熹宗生母孝和皇后之死是西李所为),此案便是郑贵妃怂恿西李(明光宗宠妃)为之,再加上郑贵妃在万历朝时一直虐待熹宗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熹宗自然不会尊郑贵妃为太妃。所以郑贵妃不仅没有皇太后至尊,连太妃至尊都没有。
而刘氏,则是因为入宫时间早,性格宽厚,膝下无子,而被尊为宣懿昭妃,居住在慈宁宫。
熹宗在位七年无后而终,其五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史称明思宗,年号崇祯。
崇祯皇帝很清楚先帝宠妃西李的为人,也很清楚祖父宠妃郑贵妃的作为,所以并未为二人上尊号。而崇祯皇帝继位时,不管是祖父明神宗的皇后、父亲明光宗生母、发妻,明熹宗的生母、崇祯皇帝的生母都已经不在世,如此一来便无皇太后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来想去,就数祖父神宗皇帝的宣懿昭妃资历最为深厚,而且品行端正、威望最高。所以崇祯皇帝便将庶祖母刘氏尊为宣懿太妃,成为代皇太后。其实崇祯皇帝之所以选刘氏,也因为在崇祯还做信王时,便是因为刘氏的缘故,才将周氏娶为自己的王妃,崇祯自然感激刘氏。
崇祯十五年,刘氏病逝,82岁高寿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