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明区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凝聚多系统合力,充分发挥南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功能,依托南明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南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奏好预防教育、筛查干预、社会共建“三部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探索构建南明区青少年“金字塔式”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展心理健康教研现场。

奏好“预防教育曲”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一直以来,南明区教育系统在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重视源头预防,关口前移,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上好心理健康课程。全区以南明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南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依托,组建不同年段心理健康工作坊和家庭教育工作坊,每月开展一次教研,以课堂促提升,以教研促发展。每月组织一场家长课堂、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教研,提升家长学校的指导功能。各学校利用校本课程间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结合实际情况以班会、专题讲座、学科渗透等方式逐步构建心育课程体系。

组织多彩文体活动。全区号召学校通过开展阳光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展演、劳动技能比拼等活动,落实“以德育心、以体强心、以智慧心、以劳健心、以美润心”五育发展促心育,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由区教育局统筹,采取线上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组织心理健康工作者开展培训,同时通过购买第三方心理健康专业服务、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建设心理辅导室等方式,持续加强区级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为全区危机干预工作做好护航。

目前,全区共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37人,每个学校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仅2023年,全区共开展各级各类心理健康类培训、讲座、辅导活动100余场,其中,开展全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30余次,涉及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5000人次;开展家长线上和线下培训10余场,涉及家长近1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开展多彩文体活动。

奏好“筛查干预曲” 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特殊与危机”是在所难免的。南明区认为,做好心理疏导,及时干预尤为重要。

具体工作中,南明区构建起“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学校—教育局”五级心理危机预防网格体系,各方协力做好心理困境学生心理服务。一方面,根据“双筛查双结合”工作要求,学校为新入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利用心灵伙伴心理云平台做好学生常态化心理普测,针对出现预警的学生进行线下行为跟踪。另一方面,对重点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实行校级领导包保,班主任每日进行追踪,家长积极配合,利用“信息互通”有效进行干预。

同时,针对重点学生,区教育局还定期回访学校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开展研判会,确保不同情况的学生得到有效监管。针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区教育局及时提供专业力量进行事后干预,避免造成师生二次伤害,做好学生心理安全的“守门人”。

截至目前,全区排查出重点学生均得到有效跟踪服务,整体情况平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明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接待省外专家领导参观。

奏好“社会共建曲” 形成多方协同参与

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打好组合拳至关重要。

为此,南明区教育局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明区妇幼保健院等联动,构建“医教融合”模式,心理医生定期到学校开展身心健康知识讲座,从医学角度帮助家长和学生正确认清心理疾病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与贵州省巾帼志愿者协会、贵阳市卫生心理工作协会等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共同创建“南明区心理关爱大联盟”,形成“社教互助”,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师进校园、公益义诊等活动,相互助力为学校排忧解困;通过首届“全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与妇联、民政、团委、宣传部等部门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呵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合力。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提质,教师幸福感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下一步,南明教育将持续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强化宣传力度、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心理评估、提升识别能力等一系列举措,织密扎牢心理健康防护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图 庄品瑫、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