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寒论

抵当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水蛭(熬)三十个、 虻虫(去翅足,熬)三十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酒洗)三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词解】

[1]结胸:病证名。指痰水等实邪结于胸膈院腹,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2]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指太阳之邪在表不解而化热,随经脉入里,深入下焦血分,与瘀血结滞在里。

[3]无血: 无蓄血证候。

[4]谛(dI帝): 确实无误的意思。

【解析】

124条运用了倒装文法,抵当汤主之” 一句,应接在“下血乃愈”之后。“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为作者的自注句,指出太阳著血形成的病因病机。太阳病六七日,为表邪人里之期,即使表证仍在,也要注意脉象,若脉不浮而转为沉者,是外邪已经开始内陷入里。内陷之邪,若结于胸,则可形成结胸证:若不结胸,邪陷不在中上二焦,而是陷人下焦血分,血热互结则形成太阳蓄血证。仲景在文中明确指出:“以热在下焦”,“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若此时表证仍在,且血蓄下焦,证属表里同病,则治疗常法为先表后里,如前证106条所谓:“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本条不言先解表,直接使用攻逐之法,此为表里同病治疗的变法,即里急者当先治里,说明此处太阳蓄血证病势较急,病情较重。

综合124条、125 条原文内容,太阳蓄血重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脉微而沉,即脉象沉而略有滞涩,此处之微并非主虚证的微弱脉象,可以结合125条“脉沉结”理解。;由于血广里,瘀阻络道,脉道不利,所以脉沉而滞,甚则沉结。其人发狂,病人表现为典型的狂躁症状,如奔跑呼叫,打人毁物等证,其证较桃核承气汤证“如狂”者严重,说明热在血分,瘀热直接上攻于心,心神被扰,神志错乱。少腹硬满,“硬”是客观体征,触按时有坚硬抵触的感觉;“满”为自觉症状,指患者自觉胀满不舒,此由瘀血与邪热结于下焦所致。小便自利,提示病在下焦血分,膀胱气化功能未受影响。此外,蓄血重证的病机为瘀热相结,荣气不布,因此临床还可能出现发黄一症。发黄虽非蓄血主症,但要注意与湿郁发黄证鉴别。蓄血发黄,病在血分,血热相结,所以精神异常,而小便自利:湿郁发黄,病在气分,湿热相合,湿无出路,小便不利,神志正常。所以125条强调:“小便不利,为无血也”,“其人如狂,血证谛也”。

本证瘀热互结,为蓄血的急重证,治疗以破瘀结,泻血热为法则,故曰“下血乃愈"。即使表证未解,也应急救其里,方用抵当汤。

【方义】

抵当汤由水蛭、虻虫、大黄、桃仁四药组成。大黄、桃仁为植物药,大黄入血分,泻热逐瘀,推陈致新;桃仁活血化瘀。水蛭、虻虫为虫类药,药性峻猛,善于破瘀积恶血。四药相合为破血逐瘀之峻剂。

【临证要点】

主症:少腹硬满,其人如狂,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舌质紫或有瘀斑。

病机:瘀热互结下焦。

治法:破血逐瘀,泻热除实。方用抵当汤。

编辑:冉茂雅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