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与北京之间,有着怎样不可分割的联系?北京老百姓常说的“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到底是什么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念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带您探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见证千年运河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关于“通州”的文字记录

上面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千年前,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的墓志,是北京发现的最早关于“通州”的文字记录。墓志中提到了两次“通州”,开头的“通州乡贡进士郑肩撰”,介绍了墓志撰写人是一位名叫郑肩的通州当地乡贡进士。第二处在结尾:“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代的通州,已成为运河上的交通要道与物流集散地。金代的首都一开始设在今天的黑龙江哈尔滨。公元1153年,完颜亮迁都北京。为了方便运粮进京,也为了方便训练水兵南征,公元1151年,他疏通了潞县的北运河河道,并把潞县更名为“通州”,取“漕运通济之州”之意。至此,通州作为北京水路门户的地位确立,这在通州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王朝更迭,到了元代,忽必烈又是如何改造大运河的,使得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诺大的北京城

为什么说是顺水“漂”来的?

在北京,老百姓口头流传这这样一句谚语:“水上漂来的北京城”。1406年,为了彰显皇家威严,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下诏从次年开始,修建“史上最伟大”的皇城——北京城,并从全国征集木材和砖瓦,调集工匠和军士。这是一次空前浩大的工程,所需的木材等物资之海量、耗费银两难以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位于通州区大成街的文庙内放着三根沉木,距今已有400余年。在历史上,这样的木头被称为 “皇木”,指皇帝为盖宫殿亲派大臣采办的木材。这些木材当年先是通过大运河运到通州,再经陆路运进北京。而中转储存木材之处,后来取名皇木厂村。故宫、天坛、颐和园……整个北京城就这样通过大运河、经由皇木厂“漂”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运河博物馆中,《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在众多展品中十分醒目。这幅画中,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细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现存最早的北京老照片之一

拍出通州最地标性的古建筑

1860年,英法联军的随军记者费利斯比托拍摄了一张燃灯塔的照片。这张照片非常珍贵,是现存最早的北京老照片之一。画面中,通州的燃灯塔倒影在葫芦头的水面上,还可以看到几艘泊船,以及通州旧城的北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百年来,通州最地标性的古建筑就是“燃灯塔”。它矗立在潞河畔,为河上远行而来的无数船只导航。追寻历史,各代通州方志均记载“通州八景”,其中第一景即为“古塔凌云”。流传下来的通州民谣也唱道:“通州城,好大的船,燃灯宝塔作桅杆。钟鼓楼的舱,玉带河的缆,铁锚落在张家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通州燃灯塔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大运河这条永不枯竭的活历史,其沿线分布着大量如燃灯塔一样的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好大运河,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然而,大运河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与挑战。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是如何拉开帷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晚21:02,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即将为您揭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