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距离资阳市中心10公里左右的临空经济区仁里村,陆陆续续迎来了许多背着电脑的“新村民”。

简单、自由、旅居是他们的“标签”;沪、京、浙、闽、赣是他们的来处;自媒体人、设计师、程序员、摄影师、是他们的职业。

他们,就是来这里工作、生活的“数字游民”。

4月12日,由资阳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DNβ·云起山丘”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正式营业。短短2个月时间,已经成为了“数字游民”们新的聚集地,脱离格子间和“996”的他们,在乡村过得怎么样?我们一起去看看。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一角鸟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一角鸟瞰图。

上午10点,当城市中的上班族在格子间忙得不可开交时,“数字游民”陆菁育用另一种节奏,打开一天的工作。

坐在三面环绕的落地玻璃窗边,伴着轻柔的阳光,陆菁育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不紧不慢地做着教案。

正在工作的陆菁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工作的陆菁育。

江西姑娘陆菁育是一名ICF国际教练,工作基本在线上开展。虽然自由,但在单一的环境里待久了也容易疲倦涣散。半年前,陆菁育选择从相对狭小的生活圈出走,给自己换个环境。今年5月,得知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正在召集数字游民,陆菁育带上行李便向资阳出发。

“在社区跟在家很大的不同是,在这儿可以不费力气地去社交,也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伙伴。”陆菁育说,工作之余,聚餐烧烤、围炉烤火、阅读分享、踏青健身等各种自发的活动,在这里也总是能迅速得到响应。

社区不仅为数字游民们提供了“诗意栖息地”,也为游民们的高质量创作提供了更多基础保障。

“我觉得工作是需要环境跟场域的。”陆菁育告诉记者,对于她这样的“i人”而言,安静舒适的办公区环境能让她更加迅速地投入工作。

同样于今年5月入住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的还有新晋“数字游民”黄宇翔。

“其实刚开始并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要成为数字游民。”黄宇翔说,辞职前,他是一名长期“996”的房企营销总监。去年10月辞职后,到巴厘岛旅游散心,被国外年轻人这种一边在各地游玩、一边在线上远程工作的生活方式打动。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一角鸟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一角鸟瞰图。

新的探索,带来新的可能。凭借自身丰富的互联网品牌运营经验,黄宇翔一边在线上为海外公司做KOL投放,一边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不到一年,他的小红书账号已经吸引2万粉丝。

同样“在路上”的,还有“DNβ·云起山丘”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从4月到6月,小到数字游民本身,大到乡村建设,整个数字游民社区的设施和理念都越来越趋于成熟。如今的仁里村,闲置厂房成为创业空间,乡村咖啡馆、精酿酒馆、窑烤面包店等配套产业随处可见。

“当被赋予了一定的社区浓度,适合年轻人生活的配套被加进来之后,这里就不再是一个小乡村,而是一个很国际化、很年轻的社区。”在黄宇翔看来,所有尝试都是摸索,而这里,充满了希望。

良好的生态环境、简单的人际关系、富有诗意的生活,被住在社区的游民们称之为“打工人的避卷天堂”。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仅是数字游民涌入乡村,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年轻化,社区也为这些“生活在别处”青年人带来了新的机遇。

山顶咖啡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顶咖啡馆。

上午11点,夹杂着咖啡豆、天然酵母和果木炭香的醉人香气从仁里村山顶观景台的咖啡馆飘来。

这家咖啡馆的主理人秋浩真是一名韩国“欧巴”。从中学时期起,秋浩真便跟随父母来到中国生活,成年后,曾自主创立了2个千万流量的咖啡品牌。如今,他选择与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运营方签下10年合同,在这里开启新一轮咖啡品牌的创业之旅。

秋浩真正在制作手冲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浩真正在制作手冲咖啡。

某种意义上说,秋浩真并不属于数字游民,但他却和数字游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数字游民朋友,他来到这里小住;被资阳创业环境吸引的他,选择留下来,成为社区的第一批“新村民”。

在数字游民和数字社区的双向奔赴中,“游民”变身“新村民”同老村民一起参与,共同探索新型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告别拥挤堵,逃离“996”,在拥有诗和远方的同时,做着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

来资阳,上一种很新的班。

全媒体记者 李晓菊 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