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高新区文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看到,临近中午,一盆盆冒着热气的饭菜被端上了桌。“这里菜色丰富,政府还有补贴,价格也实惠。”附近村民张亚明和老伴从家到食堂仅200米距离,经常和邻居一起“约饭”。这是该区不断探索老年人助餐模式的一种——利用养老机构“以大代小”模式。

该区为让老年人就近吃上“暖心饭”,把“食”事办在老年人的心坎上,创新探索三种老年助餐模式:一是利用现有设施资源模式,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乡镇(街道)职工餐厅等设施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为周边老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二是利用养老机构“以大代小”模式,鼓励和引导养老机构增加老年人助餐服务功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订餐、堂食、送餐服务;三是利用社会配送资源模式,依托有资质、有信誉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老年餐。

三种模式建立在“政府支持+多元助力”的基础之上。

政府支持,定制助餐服务。该区各民政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联合,深入居民小区开展助餐需求问卷调查工作,对辖区老年人就餐需求、口味特点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做好老年人助餐点服务功能、服务项目及惠民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走进饭堂,享受社区提供的日间照料服务。

多元助力,办好助餐服务。该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街道、社区负责人共同和有资质的餐饮企业洽谈配餐事宜,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城市社区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助餐服务。同时,结合辖区老年人口规模、人员分布、人群特点等确定服务半径,并依托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等方式,盘活推出一批布局合理、卫生方便的老年助餐点位。截至目前,该区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完成率达87.5%,位居全市第一。该区6个老年食堂已建成4个,建成率为66%;23个老年餐桌已建成21个,建成率为91%;3个老年助餐点已全部建成,建成率为100%。

目前,“政府支持+多元助力”基础上的三种老年助餐模式仍在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是该区民政部门牵头正在建设老年助餐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手机APP报餐、刷脸就餐;实现餐饮配餐企业平台入驻,餐费支付直达智能化服务,全面助推全区老年助餐服务提质增效,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经济实惠的服务。

(记者 郭树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