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环境为本 生产以安全为先——访陕西水发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发展以环境为本 生产以安全为先——访陕西水发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启蒙

“2004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对环保不看好,所有人也都反对我去冒险,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曙光,但是没有人知道前方是否是光明。”陕西水发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启蒙说道。

正是因为他的“敢”字当先,及时高效地解决了行业难题,开创了国内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的先河。

“敢”字当先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得许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变,而苏启蒙,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间,苏启蒙和他的团队在西安市灞桥区建立了专门回收医疗废物的工厂,事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是, 2003年“非典”过后,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出台政策决定把此类医疗废物进行统一焚烧,不再允许私人处理,这就意味着苏启蒙和他的团队将面临着失业的危机,当时的他面对眼前的情况一筹莫展。“我们那个厂还在灞桥,当时说不让干了以后,我整个人都懵了,我们厂面积不大也就是个几亩地,但当时也花了好几百万投那个厂呢。”苏启蒙回忆当时的场景说道。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一个老乡找到苏启蒙提议一起做感光材料,当时对此了解甚少的他只知道这是一种叫做“HW16”属于危险废物其中的一小类。苏启蒙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当决定开始从事此行以后,苏启蒙即刻把当时的场地进行了技改,随后便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申请办理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当时我记得很清楚,他们还没有这个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后来我们找到了一家报社,专门设计了这么一个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颁发的,叫做‘陕西0001号’。”苏启蒙记忆犹新。

基于当时生态环境部对感光材料极其重视,借此机会,苏启蒙开始正式投身于感光材料的收集和应用,当时叫做陕西康泰物资回收处理有限公司的他们,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小有名气,从这个节点开始,苏启蒙正式进入了环保行业。

合作共赢 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废乳化液(HW09)、感光材料废物(HW16)、表面处理废物(HW17)……苏启蒙和他的团队申请批下的危险废物类别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0年,苏启蒙将新厂选址到了咸阳市礼泉县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内,而当时的环保行业也愈发管理严格,“我们当时想的是光靠个人力量肯定不行,后来就找到了当时国内头部的东江环保,现在也是上市公司了。”苏启蒙表示和东江环保打电话沟通以后,他们的总裁来到了现场考察,最终给出了估价。

2014年的一次新合作之后,让他们发现了现阶段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进行设备的技改以及综合再利用,由于末端还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处理,在商议之下决定收购了一家名叫“麦克瑞”的公司。考虑到当时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危废处置行业及焚烧行业,焚烧完以后的残渣属于危险性废物最终都要进行填埋,但始终无法实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情况,苏启蒙经过反复的考察和尝试,最终考虑用等离子技术来实现危险废物焚烧,“当时这个等离子技术焚烧,全国都没有首例做进来,但我们还是想做一个突破。”

2016年的苏启蒙申请尝试做了首个单品,在第二年时便开始建成,通过三年不断的升级改造,终于实现了顺利运行。2019年团队开始研发新产品,将第一代和第二代相结合,在回转窑的基础上加上了等离子炉,填补了国内和国际都还处于空白的位置,目前依旧是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之一。

披荆斩棘 开创国内固废处置先河

谈及从2003年至今20多年创业故事,苏启蒙笑称经历的困难可太多了。在当年,面对等离子技术许多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更没有人愿意去冒险做出尝试,而胆大实干的苏启蒙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合作伙伴并不愿意做出如此冒险之举,但是对于自己的工艺技术充满信心,他还是通过实际行动说服了众人。

而如今,秉承着“诚信为本、服务制胜”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提高,陕西水发环境有限公司的等离子体技术焚烧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物项目填补了国内“回转窑+等离子炉耦合技术”和“系统熔融制渣”两项技术空白,开创了国内固废处置的先河。市场份额也逐渐扩大,目前已与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等3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苏启蒙将继续带领着团队一往无前,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水利、农业和新能源及相关的行业,保持多维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无论技术还是规模,设备还是人才,都将迎接跨越式的发展,登上更大更广阔的新平台。

本报记者 刘姚尧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