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我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之地,在民国历史上,广东走出了许多影响历史的名人,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有很多广东籍将领奔赴抗日战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广东籍十大抗日名将。

1、薛岳

无论怎么排名抗日名将,薛岳必有一席之地,他是广东韶关乐昌客家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曾担任过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大革命之后薛岳也参加了十年内战,当年在打红军的时候他也颇为积极,曾追击红军走了两万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薛岳立即奔赴抗日战场,首战就是淞沪会战。薛岳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在上海与日军激战,期间他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在竹园村与日军展开争夺战,猛攻五次,失而复得,给敌重创,但薛部也损失惨重。到战争后期薛岳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统一指挥前线的部队与日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岳

1938年,薛岳被调到第一战区任职,担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而后指挥部队参加了兰封会战,但是因为桂永清擅自放弃阵地,导致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同年6月,薛岳又参加了武汉会战,指挥部队在万家岭歼灭日军第106师团一万余人。

1939年2月,薛岳被调到湖南任职,此后几年他一直在湖南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自1939年到1942年薛岳指挥了三次长沙会战,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国总统杜鲁门给他颁发一枚自由勋章,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薛岳是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抗战胜利后,薛岳参加了内战,不过他没被老蒋重用,1950年去了台湾,1998年在台湾去世,享年102岁。

2、罗卓英

在众多的粤籍名将中,罗卓英算是一个后辈,甚至他的名气都不如那些粤籍大佬响亮,可是罗卓英的抗日战绩在一众粤籍将领中却是拔尖的。

罗卓英是广东大埔人,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与陈诚是莫逆之交,后来他的仕途也是紧跟着陈诚,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后来他更是成为陈诚“土木系”的重要人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卓英率领第18军奔赴淞沪战场,他指挥第18军与日军激战,尤其是罗店争夺战,双方反复争夺一个多月,罗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争中罗卓英先后升任第十六军团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

淞沪会战后,罗卓英又协助唐生智守卫南京,但是终究不是日军的对手,南京陷落,罗卓英率部退出南京城,部队整编后,罗卓英正式成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卓英

1938年罗卓英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大战役。上高会战时,罗卓英指挥部队几乎全歼日军第34师团,该师团步兵指挥官宕永少将因重伤至毙。据当时战报说,日军被毙伤24000余人,被俘72人。上高会战被何应钦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此战完全由罗卓英指挥,他因此战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1942年4月,罗卓英被任命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率部出国抗日。在缅甸罗卓英指挥孙立人部驰援仁安羌的英军,打败7倍于己的日军,取得了仁安羌大捷。不过由于多种原因,第一次远征以失败而告终,罗卓英也在同年6月回到国内。

回国后罗卓英出任军令部次长,不再在前线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罗卓英曾跟随陈诚到东北打内战,不过由于陈诚的“无能”,他被灰溜溜的赶出东北,罗卓英也随他离开东北,后又跟着陈诚去了台湾,1961年在台湾去世,享年65岁。

3、张发奎

张发奎是北伐名将,也是抗日名将,不过他的辉煌时刻应该还是在北伐时期。

张发奎是广东始兴县客家人,早年也跟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曾担任孙中山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第三营营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发奎率部北上,一路过关斩将,节节胜利,他也先后升任第4军军长,后兼第11军军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等职。那个时候我党的很多重要任务都在他的部队任职。

后来的十年间,张发奎曾多次反蒋,以至于后来他也没了属于自己的部队。不过抗日战场全面爆发后,张发奎毅然奔赴抗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发奎

淞沪会战是,张发奎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右翼军总司令,指挥部队打退日军的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旗舰“出云号”给敌以重大威胁,被誉为神炮。

1938年张发奎参加了武汉会战,指挥八个军固守九江以西至蕲春长江两岸各要点。1939年张发奎升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对日作战事宜,指挥第一次粤北会战获胜。

1944年,张发奎被任命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广州地区受降官。解放战争时期,张发奎基本上被老蒋晾在了一边,1949年3月出任陆军总司令,不过这时候这个陆军总司令就是一个光杆司令罢了。

1949年张发奎到香港定居一直到1980年去世,享年85岁。

4、吴奇伟

吴奇伟也是广东大埔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率部奔赴淞沪战场,期间他率领第四军在大场与日军激战三昼夜,歼敌数千,战果显著。其部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战后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奇伟

1938年吴奇伟率部参加了万家岭战役,此战几乎全歼日军第106师团,此战吴奇伟是前敌总指挥。此后吴奇伟又率部参加了南昌会战、鄂西会战等战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担任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鄂西会战时他的部下胡琏取得了石牌保卫战的胜利,成功粉碎了日军侵占重庆的企图。

抗战胜利后,吴奇伟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后来他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1949年5月参与策划粤东起义,通电与蒋政权决裂,宣布投奔中共。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广东省政府任职,1953年去世,享年62岁。

5、蔡廷锴

蔡廷锴是广东罗定人,北伐名将,曾跟随叶挺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不过在起义之后率部脱离部队,后来还参与围剿了红军。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蔡廷锴率领第19路军在上海与日军激战,指挥部队与日军血战33天,期间打得日军四次易帅,死伤万余人。从此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廷锴

然而蔡廷锴是个反蒋人士,所以后来他被迫出国游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蔡廷锴回到国内,但是起初蒋介石并没有给他实权,自1939年起蔡廷锴先后担任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26集团军总司令、粤桂边区总司令等职,在两广一带与日军作战。不过后来受到蒋介石的排挤而离职。

抗战胜利后,蔡廷锴加入了民革,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在全国政协任职,196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6、蒋光鼐

蒋光鼐是广东东莞人,他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跟蔡廷锴在一起的。1930年担任第19路军总指挥,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蒋光鼐担任总指挥,与蔡廷锴等人一起率领十九路军将士奋勇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打得日军四次易帅,死伤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光鼐

同样蒋光鼐也是一位反蒋人士,所以他后来也遭到老蒋的排挤。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光鼐曾担任过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不过这些都是一些虚职罢了。

新中国成立后,蒋光鼐担任过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6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7、黄琪翔

黄琪翔是广东梅县人,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是历任要职。他先后担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26集团军总司令、第11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等职。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枣宜会战、滇西反攻作战等大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琪翔

抗战胜利后黄琪翔荣获日战争胜利勋章、青天白日勋章以及美国最高奖章“自由勋章”。黄琪翔回到重庆后,被授予上将军衔,实际上解除了军职。黄琪翔第一个以现役军人的身份,公开声明:“从此退役,绝不参加内战。”

新中国成立后,黄琪翔曾在多个中央部门任职,197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8、李汉魂

李汉魂是广东吴川人,也是一位抗日名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汉魂率领第64军北上抗日。1938年兰封会战时,李汉魂亲率六十四军主攻盘踞罗王寨敌军,用重炮直射敌据点,战斗异常激烈,最终夺下罗王寨,战后被授予“华胄荣誉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汉魂

武汉会战时,李汉魂指挥8个师把1万多日军压到纵深不到3里的张古山的狭窄地带消灭,取得了德安大捷。1938年底李汉魂回粤,后担任第35集团军总司令,期间在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得胜利。后长期主持广东政务,不再指挥军事。

国民党败退大陆后,李汉魂到美国定居,1987年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93岁。

9、区寿年

区寿年是广东罗定人,蔡廷锴的外甥,1932年曾跟随舅舅蔡廷锴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表现英勇,受到各界的赞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区寿年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大会战。后来因为被人告诉包庇共产党,被老蒋撤职查办,调去重庆陆军大学特别班洗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寿年

解放战争时期,区寿年曾担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官,在豫东战役中兵败被俘,经过两年的学习改造后获得了宽大处理,1951年回到广东,1957年在广州病逝,终年55岁。

10、余程万

余程万是广东台山人,他的成名之战就是著名的常德保卫战。

余程万是黄埔一期生,不过他的晋升速度倒是不快,后来更是成为他的三期师弟王耀武的下属。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余程万相继参加了淞沪、武汉、南昌、高安、上高,长沙第三、四次会战,浙东衢州等大会战。上高会战时,他指挥57师坚守下陂桥阵地,冒着猛烈的炮火与日军第三十四师团浴血奋战,为上高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五十七师赢得了“虎贲”的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程万

1943年底的常德会战,余程万率8000多名官兵抵御3万日军进攻,最后全师仅剩下83人,最终常德落入日本人之手,后来在兄弟部队的援助下,余程万率领残余部队反攻夺回常德。可就在当日的庆功宴进行到一半时,却被蒋介石派人带走以违抗军令罪,下令将其送交军法处审判,后来在王耀武等人的求情下,余程万被判服刑两年,4个月后被无罪释放。一代抗日名将拼死守卫常德,几乎拼光了整个师,老蒋不奖反而将其获罪下狱,他不败才怪呢!

新中国成立后余程万去了香港,1955年在香港遭遇匪徒抢劫,中枪身亡,时年53岁。一代抗日名将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实在是悲惨啊。

小结:

上述10人都是广东历史上的抗日名将,他们在抵御日军的侵略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实除了他们还有很多人,如在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是广东梅州人,淞沪会战中在宝山与日军血战七昼夜的姚子青营长是广东平远人,在衡阳战役中殉国的余子武副师长是广东台山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