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北海区海洋预报台获悉,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再度来袭,目前浒苔分布面积近4.3万平方公里。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前置打捞工作,减少浒苔绿潮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然资源部北海区海洋预报台监测显示,截至6月17日,浒苔绿潮主要分布在山东日照以东海域,分布面积近4.3万平方公里,距青岛市崂山区最近距离约11公里。预计6月底会对山东青岛、日照、威海等地沿海造成影响。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副主任高松表示,今年浒苔绿潮呈现出发现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分布面积广、同期规模偏大等特点。目前,江苏、山东等地已启动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

据了解,针对今年浒苔绿潮的特点,预警监测部门改进使用了无人机、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确保监测信息及时准确。

据了解,浒苔是一种大型绿藻,生活在近海滩涂中,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繁殖能力很强。浒苔本身无毒无害,可用于生产食品、饲料、有机肥料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颜天表示,浒苔绿潮灾害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从海洋生物学的基础来看,浒苔绿潮的形成有着浅滩特定的种源。其次渔民开展的紫菜养殖,其养殖筏架起着附着放大的作用。第三,海区高营养盐的特性,使得浒苔快速生长,造成绿潮范围的大面积扩增。此外,动力输送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夏季正是自南向北的亚洲夏季风盛行,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自南向北的海洋表层流,起源于苏北浅滩的浒苔逐渐向北漂移,并在山东半岛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