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故事来源于网友讲述,真实性有点商榷,请勿对号入座!

77年刚恢复高考那年,我因为没有时间复习功课,错过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隔年,也就是78年,为了考上大学,我整整准备了一年时间。

高考结束,自认为考的不错,但是迟迟没有等来录取通知书。没能考上大学,我认为自理能力不够,可是结果却不是我想的那样。

放弃高考以后,我与村支书的二女儿狄二英结了婚,婚后,她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当年我其实考上了大学,但是录取通知书被他爹扣留了,知道这件事以后,我立马火冒三丈,气冲冲地去了岳父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叫赵友才,1960年生人,家住东北某个偏僻的农村,贫穷、落后是这里最突出的特色,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盐碱地上,从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丽壮观。

我家兄弟姐妹三个,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她俩都是文盲,没读过一天的书,听说母亲想送大姐和二姐去学校,奶奶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学的再好,也是围着锅台、石碾转。

当时家里日子过的紧紧巴巴,有时候有上多吃没下顿吃,饿的大家前胸贴后背,肚子咕咕叫,父母为了不空腹去生产队干活,他们随手抓过来榆树钱一把把的往嘴里塞。

有的人家生了孩子养不起,就会托人把孩子送给那些有钱的人家,收留孩子的那一家看着一家人太困难,会施舍出来几块钱,或者给几斤高粱米以作酬谢。

我和大姐、二姐很幸运,父母生了我们仨以后,日子过得举步维艰,他们没有狠心把我们仨任何一个送人。

当时,家里也没有所谓的电视和收音机,每天吃过晚饭,我们不敢有任何活动,早早躺在被窝里,害怕运动完肚子会咕咕叫。

等到大姐和二姐能成为半拉子,一起到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我们家的生活质量才略微好转一些,不需要再啃树皮,哪怕粗茶淡饭也能填饱肚子了。

有一次吃过晚饭,父母坐在炕沿边上闲聊,说全家好几口人,总不能都大字不识一个,必须得有一个有文化的人。

一番商量决定,父母让我去学校读书。

我脑瓜子灵活,反应快,我去学校时,人家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我就坐在那里听着,没超过俩月,我的考试成绩竟然是班级第一名,老师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才,你是咱们全家的希望,一定要好好读书,然后走出这个穷山沟。”父亲拍着我的肩膀千叮咛万嘱咐我。

父亲说这句话时泪眼汪汪,粗糙的老手因为常年风吹日晒,没有任何保养,已经裂了好几道口子。

往事的这一幕每每在脑中浮现出来,至今内心依旧五味杂陈,鼻子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

我脑瓜子够用,加上学习时肯吃苦头,奖状拿的数不胜数。

当时,我就读的小学就在我们村里,同学们都是一个村的,谁学习好,家长肯定知道,每次父亲走在乡间小路,大家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老赵大哥,听说你家友才次次考试第一。”

“哪有,上次就考了第二名,因为他的考试试卷被雨水打湿了,老师只给他一半的分。”

父亲这么说,肯定有意彰显我的实力,对方看我父亲一点儿不谦虚,低着头赶忙走了。

没办法,我学习成绩就是那么好,小学时能考第一次,到了初中也一样,依旧名列前茅,经常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

记得初中最后一次考试,我是全公社唯一一个考进县重点高中的农民儿子。

因为我考试考得好,公社领导还特意去了一趟我家,带去了学习用品。那天,公社领导亲切和我父亲握手“大哥,你和大嫂培养了一个好儿子,功劳最大。”

“我和孩他妈怎么会有功劳,俩人加一起,认识的字还是一位数。”

“你们没文化,但是你培养了一个有文化的儿子,这是我们公社领导班子凑的钱,你们要收下。”

等到公社领导离开以后,父亲握着人家给的钱,他不停地拍大腿“早知道当初让大丫头和二丫头上学了,是不是能得到更多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高中毕业那年正好是1976年,全国还没恢复高考,想要上大学,毕业得靠推荐,那时候念的大学叫工农兵大学。

我家和村支书家关系一般,他不会推荐去我念大学的,就这样,高中毕业的我,回家务农,每天跟着父母去田地里干活。

我是农民的儿子不假,但是那些年一直在念书,农村的活几乎没咋干过,现在突然间起早贪黑的干,身体有些吃不消,第三天直接累趴在炕上,一动不动。

父母看我这样,很心疼我,就厚着脸皮去找了村支书,希望他能给我安排一个轻巧的活干。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村支书权力很大,随便拽出来一个村支书,家里肯定富得流油。

“老赵,咱们村小想多增加两个年级,让友才和我家二英一起当民办教师,你看咋样?”

“要是能让友才当民办教师,那敢情好了。”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来回搓手。

回到家里,父亲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村支书的二女儿,我俩之前是小学同学,脑袋笨的要命,高小毕业,两位数加减法还算不明白呢!

村支书之所以让我和他的女儿一起当民办教师,理由很简单,白天我给学生讲课,放学以后给他女儿补课。

说真的,教村支书的二女儿还不如教小孩子,她就不是学习那块料,不过人家父亲厉害,是村支书,想让她干什么她就能干什么。

“友才哥,我爹让你下班后和我一起回家,他说要好好跟你喝两盅。”狄二英小跑带颠的从后面追上我。

“不了,我回家还得帮爹妈干活。等以后有机会的吧!”其实我回家没有农活可干,我就是不想去二英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当民办教师的第二年,突然接到消息,说我国恢复了高考,听到这个消息,我差点跳起来,紧接着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复习了,去了也考不上,于是,77年我没有参加高考,78年才去参加。

为了能考上大学,那一年里,我不敢有一丝丝的松懈,除了上课教学生和二英,大多数时间我都躲在小房间里复习。

78年7月,我去参加高考时,还是胸有成竹的,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上,不过却迟迟收不到录取通知书。

当时我在想,今年考不上,明年肯定能考上,继续复习功课。

在高考不久,村支书来了我家,而且还给我父亲带了两瓶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