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场上,国民党与日寇进行了22次大会战,期间的小战役更是数不胜数了,在战场上牺牲的国军将士们也是数以万计,不过经过与日寇的作战,国军也有几支部队脱颖而出,其战斗力很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内作战力最为坚强,装备最为精良的有五支部队,即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和第十八军。那么这五支部队哪个军的名将最多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新一军

在五大主力中,新一军的资历是比较浅的,属于后辈,是1942年由驻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整编而来的。首任军长由抗日名将郑洞国担任。新一军有“天下第一军”的称号,它是第一支在国外建军的国民党部队,第一支美式装备的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其装备当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军队A级水平。

新一军自成立以来,参加了缅甸对日反攻作战,打得日军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将切腹自杀。抗战胜利后,新一军被调到东北参加内战,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打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洞国

新一军有三任军长,分别是郑洞国、孙立人和潘裕昆。

郑洞国毕业于黄埔一期,参加过1933年的长城抗战,抗战全面爆发后,郑洞国参加了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以及缅甸反攻作战等战役。新一军成立时被任命为第一任军长。抗战胜利后新一军被调往东北,郑洞国也去了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辽沈战役后期脱离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与统一事业,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第一次入缅作战时担任新38师师长,1944年新一军扩编后,孙立人担任扩编后的新一军军长。抗战胜利后孙立人也被调到东北参加内战,但是因作战不力被调离东北,国民党败退大陆后去了台湾,1955年被撤职软禁直到1988年才被释放,期间关押了33年,1990年在台湾去世,享年9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立人

潘裕昆毕业于黄埔四期,参加过抗日战争,1945年日军投降后,潘裕昆率部进入香港九龙参加了日军在香港的投降仪式,这是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后第一次踏上香港故土。1947年孙立人被调离东北后接任新一军军长。辽沈战役时潘裕昆因极厌国共内战,于1949年避居香港后,与其他44位国民党军政要员通电反蒋拥护新中国。1982年在浙江去世,终年76岁。

2、新六军

新六军的资历比新一军还要浅,1944年5月,国民政府为加强中缅印战区的军事力量,组建了新编第6军,由廖耀湘任军长。新六军参加了缅甸反攻作战,抗战胜利后被运到东北参加内战,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

新六军的军长只有廖耀湘和李涛两位。

廖耀湘毕业于黄埔六期,在论资排辈的国民党中,他一个六期学生跟前四期的学长能够平起平坐,证明他还是有一些实力的。抗战前廖耀湘一直在国外留学,抗战爆发后回国参战,1939年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2师师长,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4年升任新六军军长。抗战胜利后被调到东北参加内战,期间升任第九兵团司令官,辽沈战役中被东野全歼于黑山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耀湘

李涛也是黄埔六期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参加内战,廖耀湘升任第九兵团司令官后李涛接任新六军军长,辽沈战役中战败被俘,1955年病逝,终年53岁。

3、第五军

第五军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以200师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军长杜聿明。第五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其核心200师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师。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第五军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后来也参加了缅甸作战。

第五军历任军长有杜聿明、邱清泉、熊笑三,郑洞国和廖耀湘也都曾在第五军工作过,另外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也是一代抗日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一期,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抗战胜利后成为老蒋的救火队长,先后担任东北剿总和徐州剿总的副司令,成为国军实际上的指挥者,不过在淮海战役中被俘,送入功德林战犯所进行改造。198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邱清泉毕业于黄埔二期,抗战时期长期跟着杜聿明作战,抗战胜利后参加了内战,1948年9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第2兵团副司令官。10月升司令官。在淮海战役中,所部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其在逃亡中被击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清泉

熊笑三是黄埔六期毕业生,共产党著名特工熊瑾玎的儿子,参加了抗日战争,1949年淮海战役失败后逃亡香港,1987年去世,终年82岁。

4、第七十四军

第七十四军组建于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抗日战争时期,74军的战绩最为显著,74军在王耀武的带领下打出了铁军的称号,74军还受到了军中的最高奖项——飞虎旗,军长王耀武也获得军中最高勋章。

第74军历任军长有俞济时、王耀武、施忠诚、张灵甫、邱维达、劳冠英。此外李天霞、余程万也都是第74军的悍将。

俞济时毕业于黄埔一期,老蒋的亲信,1937年组建74军后被任命为74军首任军长,后来升任第36军团长、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1942年改任蒋介石的侍卫长,1949年去了台湾,1990年在台湾去世,终年86岁。

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在国民党军中是比较能打的一位,1939年升任第74军军长,此后几年的时间里王耀武率领74军转战各地,打满了整个抗日时期,国军与日寇的最后一场大会战——雪峰山会战就是王耀武指挥的。抗战胜利后王耀武主政山东,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被俘,关押于功德林战犯所进行改造,1959年特赦,1968年在北京去世,终年6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耀武

施中诚在1943年接替王耀武担任74军军长,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台湾。1959年移居美国。1974年逝世,享年76岁。

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四期,抗战爆发后就一直在74军任职,1946年张灵甫升任74军军长一职,不久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担任该师师长。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

邱维达在张灵甫被击毙后担任新组建的整编74师师长,淮海战役中被俘,1998年在南京逝世,终年94岁。

劳冠英是最后一任74军军长,黄埔五期毕业,邱维达被俘后接任军长一职。不过此时74军已经是强弩之末,逃到台湾后陈诚以作战不力的缘由将其扣押,后劳冠英获判无罪,但自此投闲置散,为谋一家生计,于木栅开设杂货店维生。1977年在台湾去世,终年69岁。

此外74军的余程万将军也是一代抗日名将,他在常德会战率8000多名官兵抵御3万日军进攻,为57师赢得“虎贲”的称号。不过他的结局比较惨,1955年在香港遭遇匪徒抢劫,中枪身亡,终年5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程万

5、第十八军

第十八军是五大主力中资历最老的一支部队,也是陈诚的嫡系部队,其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与敌作战时又都能以身作则,堪称主力王牌。第十八军历任军长分别是: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高魁元。

陈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从黄埔军校教官做起,经过与何应钦20多年的“斗法”,到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取代何应钦成为蒋介石之下的二号人物。解放战争时期被派到东北,可惜他在东北也没做出成绩,最后被蒋介石派到台湾经营台湾区了,1965年在台湾去世,终年6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诚

罗卓英也是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陈诚的嫡系,陈诚每高升一级,罗卓英就跟着上升一级。抗日战争时期罗卓英基本上也打遍了全场,他的足迹一直紧跟着陈诚,1961年在台湾去世,终年65岁。

黄维毕业于黄埔一期,1938年继任第18军军长,淮海战役时,黄维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在双堆积被解放军包围,除副司令胡琏等人逃脱外,整个兵团彻底覆灭,黄维本人被俘,被关押在功德林进行改造,一直到1975年被特赦,他在功德林里呆了27年。特赦之后,黄维也在为两岸的统一奔走,1989年3月2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维

另外第十八军比较能打的就是胡琏了,他毕业于黄埔四期,石牌保卫战是他在抗战时期的高光时刻。解放战争时期胡琏落选第十二兵团司令官,十二兵团被围歼时胡琏只身逃脱。去了台湾后,胡琏依旧得到老蒋的重用,197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1977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0岁。

小结:

纵观国军五大主力的历史,不难发现,第18军才是名将最多的一个军,第74军也不遑多让,这两个军的资历比较深,在战争中能打的将领也不少。第18军的罗卓英、黄维、胡琏,第74军的王耀武、张灵甫都是抗日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