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6月18日消息(记者徐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安徽“妙手”布局——两年前的6月,《“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应运而生,让智慧种子生根发芽,让科创之花绚烂绽放。

如今,“科大硅谷”片区已落地创新型企业超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只,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

两年的发展证明,推动安徽经济行稳致远,就要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新优势新动能。(>>相关报道:“科大硅谷”一周年丨释放科创安徽新活力)

引燕“归巢”激活发展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央广网发 宋炎骏 摄)

在这里,就有一位从“美国硅谷”到“科大硅谷”的海归人才,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为中国芯片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合肥在芯片开发领域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同时在市场应用端有大量需求,更重要的是‘科大硅谷’的人才政策。”2022年,许伟伟带着创业梦想来到“科大硅谷”,成为合肥乘翎微电子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这里的创新氛围和完备的产业配套环境,吸引了我到合肥创业和定居。”

许伟伟说,创业之初,他们便得到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三级政府基金。借助“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的链接,乘翎微电子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充分的资金让他们得以专心研发,在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研发领域迅速崛起。

目前,乘翎微电子的科研团队已完成创新性芯片设计20余颗,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2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9篇技术成果入选ISSCC(国际固态电路年会,被誉为“芯片界奥林匹克”),占据中国大陆地区近四年电源芯片发文数量的半数以上。

据介绍,为了吸引高质量科创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合肥高新区出台“淘金计划”工作方案,将高校院所源头技术“淘金”作为招引项目的重要方向。

截至2023年底,“科大硅谷”高新片区注册且运营的科技型企业达到703家,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新设立企业110余家,科大赋权试点项目近90%落户高新片区。此外,对拟来肥创业、企业尚未创办的高层次人才,可委托服务平台公司提前发起认定申请,对于非全职来肥创业人员,可柔性认定为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对应享受创新创业政策。

链接要素点燃产业新动能

打通全球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招引金融资本,帮助项目落地,打通产业链接,为企业解决合伙人、资金和场景等重要问题,这是“科大硅谷”成为吸引“科漂”人才强磁场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士后科大硅谷行(央广网发 科大硅谷供图)

通过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与创投、产投资源,“科大硅谷”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重要策源地。

2021年注册成立的中科星驰,专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软硬一体智能驾驶系统、智能驾驶核心零部件和车云一体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王智灵是该企业首席技术官和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通过硅谷平台的“串联”,其科研成果转化为了创新项目。

在今年4月的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合肥“创投城市计划”专场活动上,中科星驰作为合肥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的重点入驻企业,签约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首批标准——数据中心、卫星通信接口、露天矿山无人运输装备系统三项要求标准。

“合肥开拓场景,让新技术、新产品先试先用,中科星驰的L4级智能网联观光巴士、无人驾驶清洁车、无人驾驶售卖车等产品在骆岗公园投入运营。”王智灵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打造资源链接、双招双引、科创金融、企业赋能、品牌传播、数智运营“六大功能平台”,构建需求与资源双向匹配的服务圈层体系。组建一支60余人的科创服务团队,出台40余项规章制度,建立管理运营长效机制。

“双向奔赴”构建科产城融合新空间

向“新”而行,步履不停。

两年过去了,“科大硅谷”建设坚持系统集成的建设理念,统筹城市更新和新空间开发,强化创新创业载体条件保障,助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随着一个个创新成果从科大硅谷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一幅科创园区与科创城市相互滋养、双向奔赴的新图景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介绍,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为抓手,“科大硅谷”着力构建科产城融合新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央广网发 合肥高新区供图)

蜀山片区在中国科大和科学岛周边以“科创+城市更新”方式,加快补齐老城区空间不足的短板,中国科大科技园完成规划方案并启动拆迁工作,大铺头城市更新项目土地征迁进入扫尾阶段。高新片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营造“类硅谷”空间生态,54万平米的中安创谷二期交付使用,62万平米的“科大硅谷”高新孵化园开工建设。

此外,有序拓展建设范围,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院、考核优秀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孵化器等16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市各县区22个高品质载体作为“科大硅谷”创新单元试点,促进科创资源跨区域协同和科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依托全球合伙人资源禀赋打造36个创新单元,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摇篮’。”吴海龙说。

未来,这里还将涌现更多科创人才,迸发出科创火花,让越来越多的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