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6月的雨季里,暴雨如约而至,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不过,在刚刚过去几天里,偏南的雨带给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暴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汛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大范围暴雨带发疯

6月18日下午,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见,强盛的降雨带继续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并且雨带向东蔓延,更是延伸到西太平洋乃至日本列岛,对于我国南方和日本多地来说,这道雨带下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很强的梅雨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周(6月18日至30日),我国将迎来一轮大范围、强度惊人的强降雨。此次降雨的主雨带将北抬,覆盖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华南西部和西南地区等地。尤其是贵州南部、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东部、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的降雨量预计超过3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而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安徽中部和江苏南部等地两周累计降雨量将接近或突破6月极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预报图紫到发红!

在此期间,强降雨的主要时段将集中在18日至20日、21日至24日和27日至29日。主雨带将在长江沿线略有南北摆动。特别是6月18日至20日的降水预报图上,南方局部地区的累计降雨量将超过250毫米,预报图上紫到发红,令人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场大范围暴雨中,梅雨季的特点尤为明显。梅雨,是我国南方地区在初夏季节的一种特殊气候现象。此时,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和南海带来大量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形成连续性的阴雨天气。而今年的梅雨季节,受副热带高压增强的影响,雨带北抬,覆盖范围扩大,降雨强度增加,呈现出更为猛烈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现象的形成,不仅仅是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还包括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频率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从而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同时,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也使得降雨更为集中和猛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气象数据,今年6月的降雨量明显偏多,部分地区甚至创下了纪录。贵州南部、广西北部、湖南北部等地的降雨量预计超过3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在短短两周内迎来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降雨量。这样的雨量积累,不仅会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涨,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强降雨时段的集中也是今年6月降雨的一个显著特征。18日至20日、21日至24日和27日至29日这几个时段,降雨强度尤为突出,雨带沿长江沿线南北摆动,影响范围广泛。例如中央气象台预报中可见,目前西南季风很强,南海、西北太平洋海温都大幅偏高,我国南方的水汽输送非常强;这次副高是顶着活跃的西风带北抬的,副高北侧会有一条急流带;副高北抬的同时,冷涡不断抛下弱冷空气渗透南下。正因为此,这次的长江流域梅雨带,会窄而集中,对流性明显,梅雨带所到之处会有频繁的暴雨大暴雨,甚至局部特大暴雨,也会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今年的梅雨季节因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而显得异常突出。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和西南季风的活跃,使得雨带位置正在向北移动,在我国长江流域继续带来大范围的强降雨。特别是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安徽中部和江苏南部等地,两周累计降雨量将接近或突破6月的极值,这无疑为当地的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家需要持续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尤其是在强降雨时段加强警戒,是确保安全度过雨季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