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在2024年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调查显示,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目前的托育服务能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想要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又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我国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多地积极探索托育服务

多地积极探索托育服务

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达到近3000万,其中三分之一有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通过协调场地、盘活资源、发放补贴等多项措施,不断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在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文山街道思源社区示范性托育中心,目之所及皆是“小而美”“专而精”。

思源社区居民夏婕是最早报名托育服务的家长之一,由于家中两个孩子年龄相近,她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托育中心开始招生后,夏婕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托育中心每天都会整理出一张表格,记录孩子在学校学了哪些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吉安吉州区文山街道思源社区示范性托育中心

据思源社区党总支书记章瑶介绍,社区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在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思源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在市级停车场的配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了社区嵌入式的普惠托育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普惠型婴幼儿托育服务,努力解决“幼有所育”这一难题。

除此之外,上海市的“宝宝屋”、济南市的“泉心托”等社区托育服务品牌也赢得了家长信赖;杭州、长沙、西安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城市,均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党群活动中心的宝宝屋

“十三五”时期,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刚刚起步,2020年每千人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8个。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目标,总数达到640万。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姜全保教授表示,当前,我国托育服务和需求不匹配,解决入托难、入托贵等方面的问题是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表示,释放托育需求,对于提升生育水平、保障女性就业、促进婴幼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规模小、灵活性高家庭托育点值得推广

规模小、灵活性高家庭托育点值得推广

在众多尝试中,家庭托育点作为一种规模较小、灵活性较高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现在,家庭托育点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成都等一些城市的小区出现。

杨文庄表示,家庭托育服务值得大力提倡。

☞在家庭开展托育,水、电、气、暖都是民用的,大大降低了家庭托育点的成本;
☞父母对家庭托育点的持有人和管理者比较熟悉,有邻里之间的信任;
☞对0—3岁婴幼儿来说,最好的生长环境是在家庭,在家庭托育点开展托育,婴幼儿没有很强的疏离感。

2023年底,《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办法明确,每个家庭托育点的收托人数不得超过5人,家庭托育点婴幼儿人均建筑面积不得小于9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胜慧表示,家庭托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便捷。对于托育点而言,小规模的托育点运营成本低,在招生等方面压力也小。

发展“1+N”托育服务体系探索更多托育方式

发展“1+N”托育服务体系探索更多托育方式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

对于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修订《方案》提出,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支持各地加快形成“1+N”托育服务体系。

修订《方案》也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整体改扩建为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或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实施“一园两制”,同时备案托育机构。

姜全保也认为,托育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阶段发展托育的重要模式选择之一。

杨胜慧调查发现,更多托育方式值得大力发展:

☞工作场所办托是一种很受欢迎也让家长信任的方式,一些规模较大单位和工业园区在积极探索此类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园延伸办托对家长、孩子而言也是很好的模式,尤其是对于二孩家庭,如果老大上幼儿园,老二可以同时上这所幼儿园的托班。

托育之“托”是指提供吃喝、看护、生活照料,“育”则是教育,启发婴幼儿健康成长,这意味着一位合格的家庭托育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婴幼儿心理学、营养学、医学、教育学等知识。

因此,托育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托育服务中最重要的软标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及,在婴幼儿照护方面,要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托育服务立法、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联合全国总工会开展全国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托育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满足职工和群众的需求。”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