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台湾媒体报道:

台湾澎湖地区渔民在台湾海峡中线附近水域,遭遇浮起的解放军弹道导弹核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澎湖一批渔民在18日清晨5点出海捕捞鱿鱼。目前恰逢鱿鱼盛产季节,因此渔民活动较为活跃。然而,当一艘渔船航行到台湾海峡中线附近进行捕获作业时,渔民意外地发现一艘解放军大型潜艇浮出水面,这令平常看惯了水面船只的渔民们吃了一惊。据报道,不久后另一艘军舰赶到现场提供。随后,潜艇在相关军舰的护航下,驶离这一海域。

根据目击潜艇的澎湖渔民的描述,这艘潜艇上浮的位置位于北纬24度00分、东经118度22分,水深约45米。双方相遇时,潜艇距离渔民不远,肉眼即可清晰看到潜艇各种细节。尽管当时渔民并未能辨识出潜艇的具体型号,但从外观来看,这明显是一艘带有弹道导弹发射舱段的核潜艇

渔民提供的照片已经出现在台湾媒体上,引起了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军事迷根据照片判断,这艘潜艇很可能是中国新型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据悉,这种潜艇携带潜射弹道导弹数量约为14枚,是中国在最早的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开发而来的,结合了多样化的自主研发全新科技成果,包括先进的潜艇静音技术、潜艇表面消音瓦、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及主机筏座降噪技术等,且携带的弹道导弹数量也有所提高,实现了战斗力的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弹道导弹核潜艇与攻击核潜艇一起,组成了核大国战略、战术海上打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潜艇能够长时间潜行,但也要需要浮出水面执行特定任务。

这类潜艇能够在水下潜行多达数周,甚至更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弹道导弹核潜艇通常使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水下连续运行数月而无需补充燃料。长时间潜行状态的核潜艇极难被探测,这为它们提供了极高的隐蔽性,使其能够在不被敌方发现的情况下进行战略部署。作为“二次打击”力量,隐藏在水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保证国家的可靠反击能力,因此它们的长时间潜行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弹道导弹核潜艇不时也需要浮出水面,原因包括:在水下,潜艇与外界的通讯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条件允许时,例如和平时期的正常航渡阶段,浮出水面可以更有效地接收命令或发送信息。虽然潜艇装备有先进的导航系统,但在某些情况下,浮出水面可以帮助潜艇更准确地确定自己的位置,降低后续潜行时的导航误差。浮出水面可以进行物资补给,甚至进行人员更换或急救后送操作。长时间的潜航对潜艇乘员的身心健康是一大挑战,让乘员休息和恢复。潜艇浮出水面也可能是为了发出某种政治或军事上的信号,表明其存在和能力。在某些海域,例如繁忙港口周边,根据国际法和海洋法的规定,以及安全的需要,潜艇可能需要在特定情况下浮出水面。

总的来说,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潜行和上浮都是其执行任务和保持战备状态的一部分必需操作。

据台媒报道,这一核潜艇被认为是中国目前隐身性能最强的核潜艇,具备发射核弹头攻击地球绝大多数城市、军事基地目标的能力,从中国沿海实施发射,可覆盖北美洲的主要地区。这一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这一潜艇在降噪、隐身、推进、武器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令解放军真实的拥有了二次核打击的能力,也就是在遭遇敌人抢先实施核打击的情况下,确保依然具备反击敌方的核打击能力。在这一情况下,即使强大的敌人将己方几乎所有陆基弹道导弹全部摧毁,己方依然可以依靠弹道导弹核潜艇,对敌人造成不可承受的惨重损失,从而起到威慑对方的效果,阻止其尝试先行发动核打击。

这次渔民与核潜艇遭遇,是展示中国海军战略核力量的一个有趣事件,也提醒了对中国不怀好意的极少数人,解放军的战略核潜艇可隐蔽的在辽阔的大海中航行、部署,具有可靠的实战能力。同时,这也为军事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近距离观察中国最新型核潜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