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开幕式

6月16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风湿疑难病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24风湿病临床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大会在长春举行。

本次大会着眼强基层、补短板、提升基层风湿病医疗服务能力,交流新经验,推广新成果,研究探索风湿病科技创新及其成果推广应用的相关问题。此次大会,对于风湿病医疗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促进风湿病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在致辞中指出:我国风湿病学科建设起步较晚,专业人才极为匮乏,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相对滞后,需要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同时发力,尤其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医疗领域就是第一服务力,解决风湿病医学难题、提高医疗水平,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风湿病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

吉林省英平集团总经理吴志平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会员单位,我们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风湿疑难病专业委员会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在风湿病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医疗服务、公益活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将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谢志敏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大会的召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深化合作的平台,必将为推动我国风湿病临床医疗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必将为改善广大风湿病患者生活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将主动服务于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积极为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风湿疑难病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推动中医药在风湿病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发表讲话,围绕风湿病科技创新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提升风湿病医疗水平的关键在于理论和技术创新。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开发风湿病诊断治疗康复的新技术,研发风湿病治疗的有效药物。二是中西医结合是风湿病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中西医融合发展是我国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学具有宏观人体科学的优势,西医学具有微观人体科学的优势,两种医学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利用两种资源、发挥两种优势,从而开辟医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新路径。吴英萍教授创立的“英平风湿骨病治疗体系”,就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一个成功范例。三是风湿病医疗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在基层。“以基层为重点”,是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要在县域医共体的体系内,区分层次,遴选引进推广风湿病医疗新技术,努力提升风湿病医疗水平,造福更多的风湿病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换届大会上,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赵艳华宣读总会《关于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风湿疑难病专业委员会换届的批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风湿疑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英萍作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第二届委员会第1次全体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等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和负责人,聘请吴英萍为名誉主任委员、张希良为顾问;新当选的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中男讲话,对专委会近期工作做了部署,着重强调了中医药在风湿病医疗领域的传承创新;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颜晓文发表讲话,他指出:第一届委员会在专委会创始人吴英萍主委的带领下,认真履行专委会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育了优良的传统,为专委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届委员会,要科学统筹和规划专委会的各项工作;要坚持民主办会和依法办会的原则,加强内部治理,严格遵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总会的决议,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并向总会请示报告;要恪守协会宗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端正工作指导思想,保证专委会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风湿病临床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大会上,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作了题为《中医药对风湿骨病治疗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的主旨演讲;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教授王颖航作了题为《痹证纵横》的主旨演讲;哈尔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冷蕾作了题为《英平风湿骨病治疗体系在三甲医院中的传承与创新》主旨演讲;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讲师吴九如讲解了《风湿骨病诊疗指南》编写纲要。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风湿病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各个时期的重要进展以及当代中西医治疗风湿病的最新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