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锐 6月18日,市场数据监测机构尼尔森发布《2024年中国跨境进口消费趋势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称,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行业已进入“升级发展期”,超过80%的消费者对购买进口商品感兴趣。

尼尔森表示,上述报告由该机构与京东旗下进出口商品一站式消费平台京东国际联合调查形成。《白皮书》认为,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估,2024年全球GDP增速放缓至3.2%,全球化贸易有望成为未来的主要增长点;中国经济增速稳中向好,自2020年以来对世界各国进口需求呈持续攀升状态。

《白皮书》称,从2018年至2023年,5年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规模从4441亿元提升至5483亿元;从2017年至2023年,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使用人数以近两成的增速逐年攀升,7年间人数呈现3倍增长,在2023年达到1.88亿人。

同时,随着中国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平台的信任度逐渐提高,消费频次、花费金额也越来越高,购物品类更加多元;相较于早年海淘代购多局限于奶粉、美妆等个别品类,跨境电商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品类商业模式。数据显示,近一年来,36%的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花费有所增长,35%的消费者购买的进口商品种类有所增加。其中,如美妆、个护类等具备“悦己属性”的高频消费增势明显。此外,56%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进口商品更看重国际品牌和海外原产地的产品质量。

《白皮书》回顾了中国跨境进口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并称目前政策、基建、商品、用户等多方面基础完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跨境生态体系。其指出,1990年至2000年,是以个人代购模式为主的萌芽探索期,消费品类以高单价的奢侈品、手表等为主,代购活动相对受限、未形成规模;2000年至2015年,是代购贸易商B2B模式兴起的快速扩张期,跨境供应链效率逐步提升,消费品类新增3C产品、奶粉等;2015年至2020年,是跨境电商平台B2C模式高速发展的模式调整期,跨境电商平台崛起,购物便利性极大提升;2020年至今,中国消费者购买全球商品门槛大幅度下降,跨境电商平台正在加速整合集中。

《白皮书》认为,在当前的新发展阶段,对于海外品牌商家而言,中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可以为海外品牌提供多样化且丰富的服务模式,通过低成本试水、品牌心智建设、品牌规模拓展的“三步走”策略,海外品牌商家可以轻松实现在中国市场的高效落地。

较早前的5月30日,商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根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其中专注于服务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超1800个,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锐经济观察报记者

广州采访部记者
关注华南制造业领域,包括食品、纺织、家具、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
联系邮箱:zhangrui@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