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上,军阀林立,大大小小的军阀数不胜数,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后仍然出现了不少的地方实力派,在这些实力派中川军的名声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可以说当时很多人都看不上川军

自清朝灭亡后,四川地界上出现了很多军阀,他们互相混战,到1932年时,前后共有470次混战。此时的川军,战斗力非常差,有“双枪兵”、“烂部队”之称。可以说川军在全国已经是臭名远扬了,就连在1935年国民政府铨叙军衔时,四川的老大“四川王”刘湘也才是一个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而桂系的老大李宗仁、晋绥系的老大阎锡山都是一级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湘

抗战之前,其他各省基本上都由一个实力派人物说了算,而四川则是派系林立,虽然刘湘成了四川老大,但是川内的邓锡侯、杨森、刘文辉等人都有自己的势力,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刘湘的部下但是他们未必听从刘湘的调遣。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川军结束了内斗的局面,一致对外,奔赴抗日战争,打出了四川人的血性,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刘湘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近两小时并提出:“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回到四川后刘湘鼓动川人川军抗战,他曾言:我们的民族要亡国灭种了!我们整个中国的人,都要说日语了!川军要为民族、为国家尽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军抗战

除了四处拉拢各派豪强,刘湘还动用了媒体的力量,大肆宣传抗日报国思想。甚至在报纸上扬言:要用日本人的血,洗刷川军昔日的耻辱!

在刘湘等人的努力下,川军整装待发,淞沪战役爆发之后,刘湘被任命为第二预备军司令,率领川军参加抗战。先头部队十一个师,于1937年9月1日,分东、北两路军,陆续离川。后期,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驻防长江中下游的津浦,江浙之间的地区。这个时候的川军,被蒋介石编成第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团军。第二十二集团军以邓锡侯为总司令,第二十三集团军以刘湘为司令。

自1937年出川抗日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8年间国军与日军之间的22次大会战,川军几乎全部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军

川军出川时装备简陋,衣着单薄,他们被称为“中国最糟糕的军队”,几十万川军,短裤、草鞋,背着“老套筒”,甚至背着大砍刀,就热血沸腾地出川了。

在淞沪战场上,川军第20军下辖之第26师打到最后,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仅剩下600多人,但最终还是坚守住了阵地。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师,成了淞沪战役中战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

在南京保卫战中,川军第21军下辖之第145师负责防守南线的宣城广德县。面对着日军如雨点般落下的炮弹,145师身陷重围伤亡惨重,但仍与敌军奋战三天三夜,誓死守卫广德。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师长饶国华举枪自杀以身殉国。“此次奉命出战,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这是饶国华师长在出川前对四川父老乡亲所说的话,最后他用殉国的方式完成了对四川人民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国华

在徐州会战中的滕县保卫战中,川军第41军下辖之第122师在师长王铭章的带领下,经过4天的激战,122师除少数人突围成功外,师长王铭章及其以下官兵几乎全部战死。正是王铭章师长的坚守,才为后来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时任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这些战役只是川军在抗日战场中的一个缩影。自1937年川军出川到1945年抗战胜利,八年间,川军将士足迹遍布13个省,参加了大大小小28个会战,用最差的装备和敌人负隅顽抗。这一场场的战役证明,并不是川军打仗有多厉害,他们只是不惧生死,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国土完整和同胞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铭章

这期间一共有350余万川军、340万劳役先后充实到抗战队伍中,平均每15个四川人就有一个奔赴前线,抗日军队中每5人就有一人是四川人。伤亡人数达64.6万余人,占中国总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这其中一共有24位少将以上军衔的川军将领牺牲,占到整个中国军队牺牲将军数量的十分之一,其中:

21军145师师长饶国华于1937年11月牺牲在广德战场上;

川军总司令刘湘于1938年初病逝于武汉;

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于1938年牺牲于滕县保卫战;

150师师长许国璋牺牲于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中;

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于1944年豫湘桂大会战中牺牲于陕县秦家坡。

川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洗刷了自己在抗战前的“屈辱”,他们凭借坚定的抗日信念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也打出了“无川军,不抗战”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锡侯

行至文末,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川军名将们的抗日宣言:

刘湘将军在汉口病逝之际,留下遗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这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时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在出川前作战前动员,慷慨激昂,他说到:“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 " "我们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25岁的川军士兵王建堂出征前,他的老父亲为其送了一面“死”字旗,上书:“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字旗

145师师长饶国华在出川前曾说道:“此次奉命出战,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最后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时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在出川前也对士兵们说到:“我们过去是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今天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凡此种种,川军将士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最终他们也不负四川父老乡亲所托,以牺牲65万余人的惨重代价,践行了热血川军的爱国之乡。这样的川军值得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