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达摩血脉论》,前面讲了心即佛,不能在心之外去求道,于是达摩大师接着说:

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分。若又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

这是说,如果心外有个佛,那么请问,这个佛在什么地方?你找得到吗?你会发现找不到,它不在任何处,又在一切处。

它离一切相,但一切又都是它起的作用,都是心的作用,所以心外没有佛,但世人总喜欢在心之外去求道,特别是去寺庙里,这样就搞反了。

既然心之外无佛,那为何大家会生出那些关于佛的知见呢?就是因为相互诳惑,又不能明悟本心即佛,导致被其它无情之外物把心摄住了,从而心失去了自由。

所以六祖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当我们「不能了本心」时,就总会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容易着相,着在外境上,驰骋于外物,让心变得不再自由,无法观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里的“佛见”不仅指外物,更是指佛本身,然后住了各种知见。比如认为见到佛相要如何如何,把自己的心困到了那些仪轨上。

这些都是「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分」,都是因为不能从本心去体悟的缘故。

有这样一则公案,四祖在懒融禅师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懒融禅师见了之后,于是心里畏惧,不敢上坐,认为这是大不敬。

然后四祖便相机点拨道:“犹有这个在。”

这里四祖的意思是说,你学佛那么久,还没有达到无相的境界,还有佛相在。

当你累了,看到石头,自然而然的会坐上去休息,这完全是真如自性当下的自然反应,这是现前一念的妙用。

而懒融禅师看到了石头上有个佛字,便不敢坐了,心中起心动念了,不自然了,起思虑分别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