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尹耀增

“阿妈,今天天气不错,陪你晒会儿太阳吧。”说着话,扎西加站起身扶起坐在沙发上打盹儿的普日措,搀扶着她走到暖廊的一角坐下来。

5月23日,记者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扎苏合村扎西加的家,扎西加正陪着他赡养了38年的“阿妈”普日措聊天、晒太阳,扎西加的孙媳妇才木科吉给他们端来了香喷喷的奶茶。

扎西加家有个房间,是专门给普日措老人住的。去年又盖了几间房子,方便照顾另外两位老人仁青吉和兰木周吉,他俩虽然不常住扎西加家,但是扎西加依然给了他们家的温暖,亲人般的关心。

38年如一日,扎西加悉心赡养非亲非故孤寡老人普日措和后来照顾仁青吉、兰木周吉的事情,附近的邻居都知道,说“扎西加是一个好人。”他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办事公道,被牧民群众尊称为“德瓦尕宝”(藏语,意为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

67岁的扎西加肤色黝黑,眼睛炯炯有神。多年来,这位朴实的藏族汉子用自己的善举,诠释着孝亲敬老、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扎西加赡养孤寡老人的故事,还要从1986年说起。那时,扎西加夫妇租赁吉尔孟乡秀脑贡麻村普日措老人家的27公顷(400亩)草场放牧,扎西加夫妇和普日措老人在交往中互相帮衬,感情也越来越好,如同一家人。

普日措膝下无子,老伴病逝后,她一直一个人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普日措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于是在1990年,扎西加把普日措接到了自己家里照顾。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他们如亲人般一起生活了38年。38年来,扎西加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普日措的生活起居。说起“儿子”扎西加,84岁的普日措满目欢喜和感激,不由流出激动的泪水说:“上天没有给我孩子,却派来一个比自己孩子还孝顺的‘儿子’。”

在扎西加看来,帮助孤寡老人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所以他一直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赡养普日措老人只是他助人为乐的开始。

扎苏合村61岁的仁青吉双目失明,生活难以自理。2016年,扎西加主动当起仁青吉的“爱心拐杖”,忙前忙后,为仁青吉办了不少事情。

村里的兰木周吉是一位83岁的老人,因子女外出打工,无人照料。也是2016年,扎西加又主动担负起照顾兰木周吉的重任。

闲暇之余,扎西加就会到两位老人家里,和他们聊聊天,力所能及地帮他们做一些事情。逢年过节,也会给两位老人买新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

为方便照顾仁青吉和兰木周吉 ,扎西加也会时不时地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住一段时间,在邻居眼中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扎西加用无私的爱,跨越了血缘的鸿沟,用一颗爱心和平凡质朴的行动让老人衣食无忧,安享晚年。他们用行动书写了敬老、爱老、孝老的大爱篇章。

“我们现在别无所求,只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和老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能更久一些,也就心满意足了。”扎西加握着普日措的手说。

“我本是一个无依无靠的人,因为你们对我的照顾,让我感受到亲人的关心和家的温暖,非常感谢你们一家人。”普日措老人也紧紧握住了扎西加的手,四目相对,她眼睛里泛出了晶莹的泪花。

现如今,扎西加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精力、体力各方面已经大不如前。因为儿子、儿媳妇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照顾老人的责任就交到了孙媳妇才木科吉的身上。

采访中, 扎西加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并没觉得做了什么大事,照顾老人是我应该做的,我也时常教育我的子女要孝敬老人,我们要把这个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扎西加,一个没有读过书的藏族牧民,不图回报,不计得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的博大胸怀,给孤寡老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