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月12号,由欧盟委员会发起并主导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得出了初步裁定。欧委会在当天发布的初裁中决定,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同时,欧委会初裁还扬言中欧若是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分歧,临时反补贴税将从今年7月4号起引入。此时距离欧委会所说的谈判窗口,还剩下不到三个礼拜的时间。

面对着欧委会的一纸初裁,中欧工商界出现了明显反差。由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中国汽车产业界对于欧委会的决定极为不满,已向有关部门发出对欧采取反制措施的强烈呼吁。根据玉渊潭天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我国正在加快推动针对大排量燃油车进口暂停关税的程序工作。不仅如此,我商务部在今年年初发起的对原产自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的反倾销立案调查,也将在今年8月底公布初裁结果。相较于中国产业界的群情激奋,欧洲内部则是充满了撕裂。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欧委会主导的这起反补贴调查,得到了欧盟部分政客和团体的迎合以及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就连西班牙能源部长里贝拉、意大利工业部长乌尔索都公开表态支持初裁。但是德国、瑞典、匈牙利,挪威都明确表态反对欧委会的初裁结果,作为欧洲豪华汽车的代表性企业,奔驰、宝马、奥迪三家大厂更是公开批评欧委会作出的初裁是基于保护主义。欧委会的最新决定之所以无法在欧洲内部取得共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委会展开的反补贴调查,从头到尾都是一出“先射箭后画靶”的拙劣表演,既不符合一般经济学的常识,也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

根据玉渊潭天援引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孙晓红提供的信息,欧委会要求中企提供的信息当中,相当多都是直接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甚至是核心技术。曾有受到调查的中企表示,欧方在调查过程中竟然要求提供动力电池配方。可以很肯定的是,欧委会发起的这项调查,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得出了“结论”,后续的赴华调查只不过是为了完成流程。是打着“维护公平竞争”的旗号,故意制造并且升级中欧贸易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被攻击的一方,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坐以待毙。首先要明确的是,欧委会作出的只是初步裁定,想要从临时性关税变成永久性关税,欧盟就必须同成员国和产业界进行磋商,并且得到欧盟成员国的投票支持。从程序上,只要欧盟27个成员当中有15个国家反对,并且这些国家代表的人口至少占欧盟总人口数量的65%,关税措施就可以取消。这意味着,中国还有时间去进行斡旋。

其次,从现实博弈的角度去看,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存在着很大出超,欧盟不止一次想用关税作为武器来强行平衡。但由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超然地位,“中国制造”反而成为了欧洲供应链的必需品,而“欧洲制造”对于中国市场的可代替性越来越强。例如法国酒、意大利奢侈品、西班牙猪肉、荷兰奶酪这些耳熟能详的高附加值商品。至于光刻机这种尖端科技产品,由于受到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反而让欧盟失去了用来向我国坐地起价的重要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中国对于欧委会做出的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无需担忧,无论是“文斗”还是“武斗”,中国手中都握有足够多的工具进行反制,欧盟自以为打出去的“关税大棒”,但事实将证明,欧盟这一次打出的将是毫无疑问的“回旋镖”,而且必定会让欧盟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