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淮南“武王墩”墓揭开面纱,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战国晚期楚国考烈王。无独有偶,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正有一件楚考烈王青铜器在展,与武王墩墓目前推测墓主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出土楚王铜簠(5月15日摄),新华社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出土楚王铜簠铭文摹本,新华社发

为何是楚考烈王

淮南“武王墩”墓中出土的一件铜簠[fǔ],因有楚王铭文,备受瞩目。铭曰:“楚王酓[yǎn]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酓前”即楚考烈王熊元,这一发现也成为确定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王匜鼎,战国晚期,安徽博物院藏

安徽文明史陈列展厅实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王匜鼎铭文拓片,资料图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直接源头是秦文字。秦、楚文字均发端于商周文字,历经时代演变,至战国末期,已有很大差别。秦一统后,楚文字便被废除。上世纪30年代安徽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众多带有铭文青铜器,大量楚器铭文的发现,给当时考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仅就楚王“酓肯”中“肯”字形铭文就有“胔、赀、胐、肯、肓”等数种释读。其中又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的释“肯”说影响最大。安徽博物院楚王匜鼎中铭文“酓肯”即考释于上世纪30年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王酓朏簠,战国晚期,故宫博物院藏

1933年寿县李三孤堆出土,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而后随着国内大量楚简、楚帛书等重要文物相继发现,学术界对楚文字的演变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单就字形来说,目前以释“前”说和释“脠”说影响最大。若结合楚王世系来看,西周时期已有楚王熊延,后世王当不会用前王名假借之,因此有学者提出以释“前”说为上。虽然两种释法不同,却都认为释字古音通“元”。

至于“酓”和“熊”的问题,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器上楚王皆以“酓”为氏,而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楚王以“熊”为氏。又秦人《诅楚文》刻石有“楚王熊相”记载。文献以“熊”代“酓”,张正明先生认为一则是由于两字古音相近,二则是出于北方诸侯对楚人曾以禽兽视之的心理。故“酓肯”“酓前”即“熊元”,指楚考烈王。

楚王匜鼎入藏经历

安徽博物院藏有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文物近800件。这些文物基本都是1933年大墓被盗掘之后,当地政府清缴得来。此次追缴工作虽然及时有效地遏制了文物的流失,但仍有大量文物被贩卖至平、津、沪等地,这其中就包括楚王匜鼎。

1934年4月,安徽省政府接获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电报,获知李三孤堆部分文物被私运至北平,欲售给外国人。省政府当即安排时任省立图书馆馆长陈东原先生前往追缴。经过陈东原的调查和斡旋,最终廉价从古玩商人手中收回了“楚王匜鼎”。此事在当时非常轰动,《大公报》《晨报》都作了相关报道。

1934年底,“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委会来安徽征选参展文物。因寿县出土的楚器当时已蜚声中外,组委会专家唐兰和容庚先生最终从中挑选出楚王匜鼎、环梁方炉、盘云纹簠十字纹俎四件文物参展。从“失而复得”,到海外展出,楚王匜鼎的入藏经历可谓充满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图说》中楚王匜鼎照片

楚幽王墓葬为何会有考烈王器?

李三孤堆大墓不仅出土有楚考烈王器,还有楚王酓璋器和楚王酓忎器。该墓出土带楚王铭文器物有迹可考者近10件,数量之多,国内已发掘楚墓无出其右。楚王酓璋一说为楚威王熊商,一说为楚惠王熊章。楚王酓忎目前学界公认为楚幽王熊悍,也是墓中出土楚王铭文器中最晚楚王。因为大墓早期被严重破坏,致使许多考古信息缺失,墓主人身份存在一定学术争论。但结合近些年考古勘探结果及陪葬青铜器特征分析,多数学者认为墓主人为楚幽王熊悍,即楚考烈王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晓斌先生推测的李三孤堆楚墓椁室布局平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墓椁室布局。图/国家文物局

自上世纪30年代被盗之后,研究人员对李三孤堆进行过三次较为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赵晓斌先生结合荆州、新蔡、随州等地楚国墓葬发掘成果,推测该墓椁室可能为“亞”字形九室墓(2021)。结论与最新考古发掘的武王墩楚王墓椁室形制高度吻合。墓葬区目前发现有陪葬坑两座和疑似车马坑两座。探测表明,李三孤堆楚王墓规模小于新发现的楚考烈王墓。当时楚国已处于强弩之末,国力衰微。墓中出现前代楚王器、“太后”铭文器及“王后”铭文器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是按照礼制,礼器不够从而拼凑为之,也有认为是避免战祸而为之,尚无定论。因许多被盗文物至今下落不明,墓坑环境几乎被破坏殆尽,无法窥其全貌,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论证。总之李三孤堆楚王墓,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仅就目前已发现的文物,其陪葬品的规格、丰富度及时代跨度都是一般墓葬难以匹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王“熊悍”鼎,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安徽博物院原藏有带“楚王”铭文青铜器两件,其中楚幽王“熊悍”鼎被调拨至中国国家博物馆,楚考烈王“熊肯”匜鼎近十余年来一直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展出。武王墩大墓主人已经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作为考烈王曾经的用器,历经两千年后的重见,真是妙不可言。

楚王匜鼎是省内目前唯一在展的带考烈王铭文的展品,欢迎各界朋友来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一睹国宝风采。

参考资料:

孙合肥,《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2018

李守奎,《楚文字的前世与今生》,2019

张正明 刘玉堂著,《湖北通史 先秦卷》,1999

吴长青,《寿县李三孤堆楚器的研究与探索》,2006

程露,《李三孤堆楚器的传奇经历》,2013

刘东,《民国时期安徽文物事业发展状况初探》,2014

孟倩,《李三孤堆楚王墓铸客类铜器新论》,2022

蔡波涛,《李三孤堆楚墓田野考古研究历程叙议》,2023

撰稿:李鹏飞

编辑:何瑶

审核:程露 孟倩

终审: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