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阳 通讯员 谢冠兰

掌上咸宁报道

眼下正是晚稻播种的时节,连日来,两个泵站重建启用的消息在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和白水村的村民们中传递,大家吃下“定心丸”——以后种田不愁缺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3日,高桥全域国土整治项目高桥河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一号、二号泵站,随着设备通电启动,哗啦啦的水流从泵房管道通向沟渠。当日,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对两个泵站设备、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整体移交当地村组管理、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2023年,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多次赴高桥镇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在高桥全域国土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助力乡村振兴。

当地群众反映,高桥全域国土整治项目高桥河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新建道路旁有两个旧泵站,旧设备已损坏,房屋年久失修,对农田灌溉、防汛抗旱带来不利影响。随即,泵站拆除重建纳入工程建设内容。

重建的泵站泵房外观整体提升,修建值班房及卫生间,为防汛抗旱值守提供后勤保障。泵站设备采用高桥河为主供水源,一号泵站设备每小时出水量100立方米,可供应高桥村400余亩农田;二号泵站设备每小时出水量720立方米,可供应白水村2000余亩农田。

“以前,小泵站需要搬运水泵取水,费时费力,大泵站设备已损坏,而且泵房还是老式的砖头房,很破旧。现在我们不用担心干旱的时候没水了,大家种田更有信心了。”高桥村村民黄师傅高兴地说。

责编: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