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空调收费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信息公开和沟通的问题

日前,网友发视频吐槽称,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室内开空调要扫码付款才能使用。视频里这名学生说:“学校上课是一个大教室,有中央空调,但正常情况下不能打开,因为上课开空调是要收钱的,大概一节课是24元,这么高的费用,学生根本吃不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发布的教室需扫码支付的空调(来源/网络)

学校倒也实在,对此称学校没有空调用电费用的预算,倘若免费供大家使用,电费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因此,学校决定通过收取空调费的方式,来分摊这一成本。说白了,学校也付不起这笔钱。

直言经费问题,总比藏着掖着、顾左右而言他强。有网友在此事的评论区留言称,还有其他学校做法类似,使用空调需要单独收费。

网上对这个事也有些争论,有人认为交费并无不可,也有人认为这笔钱该学校出。其实无论形式是什么,使用空调都不会是零成本的,考虑到这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民办大专院校,这笔钱大概率还是得由学生来出。只不过也许不是扫码的形式,而是直接算在了学费里。

当下,要让学生在炎炎夏日、没有空调的教室里上课实在有些残忍,从过往报道看,还有其他学校曾因为空调问题陷入争议。去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一学生入校后被告知使用宿舍空调需缴纳相应租赁费用,2学年、3学年、4学年和5学年的费用分别为1050元、1400元、1650元和1850元。同样在去年开学季,有中南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发文反映,宿舍使用空调需缴纳430元费用。空调租赁费以宿舍为单位租赁,每台每学年400元。只有在办理租赁手续后,才能领取空调遥控器,此外还需缴纳30元的遥控器押金。

针对类似话题,每一次引发争议的背后也说明,即便“应该装空调”已经成为共识,但空调怎么装、费用怎么出、电费怎么算,仍没有一个特别成熟的方案。

这种纠葛,或许和空调长期没有纳入学校“基础设施”的框架有关。不会有哪个学校把“电灯使用费”单独拿出来收费,但空调就不一样了。可能是因为设施费用、电费成本较高,一旦纳入基本开支里,恐怕会导致学费等剧烈变动,所以不少学校倾向于将其单拎出来区别对待,以维持整体的财务状态稳定。但也容易产生种种争议,比如人们很难理解,既然已经交了学费,为什么还要格外交钱?

考虑到如今空调已经不可或缺,那么学校更重要的是公开成本,合理制定空调的使用经费,也做到充分告知。像前述事件里,学生说一节课要交24元,但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说学生只是预付了24元,课程结束后根据最后结算会把剩余钱退回,“一节课是45分钟,四五十人的固定课室一节课用电费用大概是两块五左右;100多人的阶梯课室即便是顶楼,一节课的总费用也不会超16块钱”。

这多少也表明空调费到底收多少,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差异,对于空调的使用模式彼此还没有充分的谅解。对于学校来说,不妨将这些成本进一步公开,甚至可以在入学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成本有一个完整的预估。相关工作如果没有做到位,难免会产生冲突,比如有人怀疑这是学校“拿公共资源牟利”。

某种程度上说,学校的空调收费问题,本质上还是一个信息公开和沟通的问题。空调一定是有成本的,但这笔钱能否清晰透明,让交费者心无怨言,却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清波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