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上旬的一天晚上,江西茶陵县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副团长兼3营副营长伍中豪带着几名战士正在城边巡逻,发现了一个黑衣人溜出城外。

“谁?”伍中豪厉声问道。

那黑衣人没有回答,反而跑得更快了,快得像离弦之箭,也只有百米短跑冠军刘翔的速度能追的上。

不幸的是,他遇到的伍中豪也很厉害。

伍中豪是北大毕业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是足球队前锋,奔跑速度惊人。

他还是黄埔军校四期生,跟林彪是同期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军校,他有个外号——“飞毛腿”,奔跑速度没有人能比,让比他小两岁的师弟林彪也甘拜下风。

黑衣人快步如飞,伍中豪流星赶月,很快将其追上,一脚将其踹翻在地。

他一把扯下了对方的面罩,借着微弱的月光观看对方的真面目;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大吃一惊。

紧接着,伍中豪又从对方身上搜出一封信,看了信的内容之后,他大惊失色。

“把这个家伙捆绑起来,堵住嘴巴,塞到枯井里。”他压低声音,对身边的战士说,“今天的事事关重大,涉及到我们陈团长,你们不要对任何人讲。”

停了片刻,他又加重了语气交代说:“你们谁要说出去,可别怪我的手枪不认人!”

信上到底写了什么?陈团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伍中豪为何不让大家说出去,后事如何?

陈团长名叫陈浩,是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生。

黄埔军校是将军的摇篮,黄埔一期生更是人才辈出,将星如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有据可查的黄埔军校生不少,共有41人。

而属于第一期的只有4个人,除了陈浩,还有王尔琢、袁崇全和张子清。

陈浩的军事才能突出,革命思想也坚定,蒋介石曾经拉拢他,被他拒绝。

正因如此,在军校期间(1926年),陈浩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的时间,比彭德怀(1928年入党)和贺龙、罗荣桓(二人都是1927年入党)三位元帅还早。

在革命低潮的时候,全国一片白色恐怖,陈浩毅然追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有5000多人,到了9月只剩下不到千人。

1927年9月底到10月初,毛主席对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的所有人马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7个连(每营3个连,外加一个特务连),对外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第1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的师长余洒度主张冒进,跟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发生严重冲突,因此被免去职位。

这之后,毛主席把团里的重担交给了陈浩。

这个团,是秋收起义部队的最后一点家底,而毛主席让陈浩担任团长,足见对他的信赖和倚重。然而,陈浩却辜负了毛主席的这份信任。

这时候,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和林彪,还都是连级干部。

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陈浩成为开国元帅,是大概率的事。

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让陈浩走入歧途。

1927年11月18日,陈浩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群众的配合下将清乡司令罗定率领的民团武装轻松击败,占领了茶陵县城。

面对花花世界,陈浩产生了动摇。

这时候,秋收起义已经两个月了,起义之后,部队一直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度过,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洗过一次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浩

陈浩进城之后,到澡堂洗了个热水澡。

还没有穿上衣服,一个妙龄女郎便进来了。

此女,是当地土豪安排来招待陈浩的,他担心红军分他的财产,才让自己的女儿作陪,拉陈浩下水。

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陈浩经不起诱惑,踏入桃色陷阱。

陈浩是个很讲义气的人,自己享受了,也不能忘记他的铁杆弟兄。

他潇洒之后,也把自己的副团长韩庄剑、参谋长徐恕拉下水,对他们说:“听说附近的青楼有漂亮姑娘,你们去到那里检查一下。”

二人一听,心领神会,便直奔花花世界而去……

陈浩这样做,一来是为了义气,二来也担心下属知道了向毛主席报告。

可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还是让毛主席知道了。

前委为此召开会议,对陈浩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带兵回去。

其实陈浩不光是进城泡妞,而且他进城之后根本不发动群众,受贿之后也不打土豪。

部队缴获的战利品,如银元和黄金等,陈浩也贪污起来,私设小金库,用来吃喝嫖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钱用的时候,他们就伸手向当地的商会派款。

拿了人家的手软,他们进城之后,只把县长免职,换了红军指派的县长谭梓生。其他人员一个都不动,只是把衙门的招牌换上了红军的而已。

由此可见,陈浩犯下的错误严重,不可饶恕。

尽管如此,红军正是用人之际,陈浩如果能及时改正,根本就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人非圣贤,谁能不犯错?改了就是好同志。

陈浩毕竟是个党员,还经历过白色恐怖,有改错的意思。

但是他的心腹——副团长韩庄剑和参谋长徐恕在一旁煽风点火:“大哥,你回去之后,前委不会饶了你,肯定要夺你的兵权。”

“大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即使他们不跟你算账,回去之后苦日子你能习惯吗?“

一番话说到了陈浩的要害,他是那种”宁叫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人,怎么舍得离开温柔乡,去当苦行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鼎英

这边,毛主席在极力挽救陈浩,希望他痛改前非。

国民党那边也没有闲着,打算策反陈浩。

这天,国民党暂编十三军军长方鼎英从一个副官口中,得知一个重要信息:驻扎在茶陵的红军将领,名叫陈浩。

“这个陈浩,是不是祁阳人,是不是黄埔四期生?”

“报告军长,正是。”

“无巧不成书啊,我只要一封信,就能让他过来。”方鼎英一拍大腿说道。

方鼎英的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但是他在民国军事史上,绝对是个重要的人物。

国民党将领,八九成出自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我党也有不少将领出自这两所军校。

而方鼎英不但是保定军校的教官,还是黄埔军校的总教头。

这是因为,他不但在日本振武学校(蒋介石曾在这所学校读书)就读,还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

不仅如此,他后来还在东京帝国大学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资历,让他不但担任了保定军校的教官,还担任了黄埔军校的伍生部中将部长、教育长、代校长等职。

方鼎英在主政黄埔军校期间,为北伐前线输送了两批共5000多名军事素养很高的学生军。

说他桃李满天下,一点都不过分。

而方鼎英也是湖南人,跟陈浩是老乡。

在军校时,家庭条件不好的陈浩,得到了方鼎英的全力相助。

说他是陈浩的恩师,符合事实。

于是,方鼎英提笔修书一封,让人给陈浩送去。

信的内容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不外乎很久不见,很是想念;“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看到恩师来信,陈浩又惊又喜,和韩庄剑等人密谋之后,决定带着队伍去投靠老师。

为了实现罪恶计划,陈浩开始集合部队,对大家宣称要遵守前委的命令,撤离茶陵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知道,部队里大多数官兵不会赞同他的决定;因此,他没有对自己的部下透露部队的具体去向。

为了让部队无法回井冈山,陈浩在命令部下在日落之后,拆掉了往东回宁冈的浮桥。

一切安排就绪,陈浩让自己的警卫员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往方鼎英的军部。

如果信送到的话,秋收起义仅存的家当基本就没了。

真是老天开眼,这个送信的警卫员遇到了巡逻的伍中豪,事情败露。

问题来了,陈浩那么精明一个人,难道就不送信的警卫员被巡逻的人碰上?

这天晚上,陈浩专门把当班的3营副营长伍中豪叫去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中豪心中起疑:团长不知道我当班吗?为何要这样做?联系到陈浩的所作所为,他多个心眼,借故退席。

陈浩忙着应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结果,通敌的事穿帮了。

这么大的事,伍中豪不敢怠慢,下令将送信的扔到枯井里,并且严令士兵保守秘密。

然后他随即向3营长张子清报告,张营长跟1营党代表宛希先商量后,立即派人飞报在井冈山的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消息,于25日夜出发,快马加鞭,星驰电掣。

在26日黄昏,毛主席终于到达与茶陵城只有一水之隔的中瑶村。

12月27日上午,陈浩率领南撤的部队才启程,走到茶陵大墟镇湖口的时候,被先期赶到的毛主席拦住了去路。

(陈浩之所以出发那么晚,是因为送信人失踪,他犹豫了;最终,他还是铤而走险。)

陈浩一看,脸色都变了。

“陈团长,你这是到哪里去?”

“毛委员,我们奉命会宁冈啊。”

“是吗?那方向不对啊。”

“我们怕路上有埋伏,绕道回去。”陈浩狡辩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停止前进,会湖口吧。”毛主席用犀利的目光直视着对方,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无奈。

陈浩,只得按照毛主席指示,回湖口宿营。

当晚,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召开,毛主席主持会议。会上,1营党代表宛希先等揭露了陈浩一伙妄图叛变投敌的阴谋,毛主席怒不可遏,当即命令特务连战士逮捕陈浩一伙。

前委讨论后做出决议,将陈浩、徐恕、韩昌剑等人撤职查办。

如何处理他们,前委的意见发生分歧。

有人说,陈浩叛逃投敌,罪不可赦,必须严惩。

也有人不同意那样做,他们说,陈浩之前为革命做过不小的贡献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

但毛主席却严肃地说:“三国时诸葛亮都能够做到挥泪斩马谡,我们共产党人为什么不能?”。

1927年12月29日,井冈山全体官兵参加的大会上,主席列举了陈浩的罪行之后,宣布将他处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声枪响之后,陈浩等叛徒倒下了,被放入棺材,埋入挖好的坑内。

入殓的时候,毛主席突然说道:“且慢!”

主席声音低沉地对一个战士说:“去,拿一面党旗,给陈浩盖上。”

看得出,伟人此刻的心情也很沉重,此举也算是对陈浩革命生涯做个交代。

井冈山时期,革命事业处于低谷,不少人发生动摇,发出了“红旗还能扛多久?”的疑问。

更有不少人,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失望,逃离革命队伍。

除了陈浩,还有一个黄埔一期生,时任2营营长的袁崇全。

他出生于地主家庭,是一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阔少爷,参加革命是为了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军事才华出众,上了井冈山之后,他被任命为2营营长。

随后在革命军队艰苦的生活使他对革命前途产生了悲观失望,说什么“红军靠红米南瓜打不出天下”,怀疑“井冈山红旗到底会多久”。

因此,袁崇全在1928年8月决定投敌,前进中他突然下令改变行军路线,准备向敌刘士毅部投降。

他还杀害了前来劝说的团长王尔琢,最后自己也被红军抓获除掉。

怀疑革命不能成功的人不少,但是真正离开的人不多;有的人只是短暂动摇,后来选择了继续革命,成为开国元勋。

革命就是大浪淘沙,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被历史无情淘汰;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才经历千难万险笑到了最后,看到了革命成功。

这更说明,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