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文谨

掌上咸宁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烛的风采在于燃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春蚕的意蕴在于羽化时超越重生的境界。通山县明德中学教师朱琼霞怀揣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十七年来倾尽无穷力量,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不负芳华,只争朝夕,仿若温柔的彩霞,默默散发出光辉与感动。

耐心源于细心

从教以来,朱琼霞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她十几年如一日,踏着朝霞最早走进班级、扎根其中,当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用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弯腰捡拾地上的纸屑,是她对“不以善小而不为”最生动地诠释。

在每一个班级,每一节课,只要看到教室内的纸屑,朱琼霞总会带头默默收拾,无声地影响孩子们,在以身作则的力量影响下,孩子们逐渐培养出主动收拾课桌、主动清理生活垃圾的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劳动教育很重要。”朱琼霞说,十几年教学生涯中,她总是让自己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孩子们一道跑步、玩耍、维护门窗、修理桌凳。

小切口,带来了大提升。在她的班级里,孩子们更加懂得团结互助,班级学风越发浓厚,不论是各科成绩还是活动成效,总是在年级内名列前茅。

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小敏(化名)年幼丧母,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一直由奶奶抚养,性格内向。在扎根班级的观察、调研、走访中,朱琼霞敏锐察觉出小敏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

此后,朱琼霞总会找小敏交心谈心,并成为其在生活上的好朋友。爱吃什么菜、如何沟通更有效、身体有哪些地方不舒服……小敏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状况,朱琼霞了如指掌。

在有针对性地用心照料下,小敏逐渐敞开了心扉,性格越发开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朱琼霞的付出赢得了家长的高度认可与感谢。

这些年,她所带过的班级多达几十个,在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朱琼霞练就了一双“慧眼”。她总能在细微之处发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并且拿出实际行动,尽最大可能向学校、社会争取资源,帮助孩子,减轻其家庭负担。

爱心源于精心

育人德为先,尊重宽容学生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干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朱琼霞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强项和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不好习惯,帮助他们改正,一步一个脚印,循循善诱。

学生小刚(化名),有一段时间出现了纪律散漫、作业常常不完成、同学相处不融洽等问题。如果一味批评、强行干预,只会适得其反。

朱琼霞通过寻找小刚身上热爱劳动、敢于积极表现的特点,鼓励他担任劳动委员,在每一件小事中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逐渐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感、获得感。正是这样的感化和激励,小刚逐渐养成懂礼貌、重奉献的习惯,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习惯越来越好,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朱琼霞深深懂得“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的含义,正是这份爱,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参透知识的真谛,助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的团支部副书记,朱琼霞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岗位优势,以少先队、志愿者为核心,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各类集体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实践中多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

正是这份“光”和“热”,她所带班级总是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般,孩子们在集体氛围下,互相帮助、共同切磋、相互鼓励,提高了学习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让每个人都能不断进步。

初心源于童心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朱琼霞始终把学习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而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面对教育新形势,她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岗位培训和教育学习,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改革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努力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学中,她寓教于乐,大胆创新,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课内外通过为课文添枝加叶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玩中学。

刻苦钻研下,朱琼霞逐渐摸索出独属于自身的英语教学规律,形成特定的教学风格,在她所教导的班级里,学生们总是充满学习兴趣,她所担任的学科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名列前茅,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多次在师德师风和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与此同时,她也毫不吝啬向年轻教师传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全市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县“十佳教师标兵”……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有她默默地付出。

琐碎繁杂的班级管理工作,她处理得灵活自如,同事们常常赞许:“真有办法,和学生的关系这么亲密!”

“教育没有捷径,更没有‘公式’。”朱琼霞说,只有下苦功夫、用笨办法,以持之以恒的耐心、无微不至的细心、融冰化雪的爱心,才能赢得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童心!

任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十七年来,朱琼霞始终坚守心中的一份淡泊与宁静,满怀着对教育工作的赤诚与热爱,以爱育爱,在教育之路上走得越发从容自信,照亮孩子们奔向光明。

责编: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