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年上涨养老金,打工人羡慕得不行。

6月17日,人社部正式官宣了2024年职工养老金调整方案,上调3%,平均下来月均养老金大概增加百来块。

从2005年到2024年,职工养老金连续上涨了20年,期间有8年涨幅在10%,从2016年开始逐年下降,最近三年的涨幅分别为4.5%、4%、3.8%,到今年又降至3%,说明涨幅下调是大势所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管怎么说,连续20年不间断的上涨养老金,足以让打工人羡慕不已。试问有几个打工人的工资能够连续涨20年?大多数人工作10年后,工资基本就到了天花板,增长几乎停滞。

今年的调整方案和往年差别不大,继续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定额调整就是每个省市的退休人员增加统一的数额,一般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增加的就多一点。比如2023年上海每人每月增加61元,西藏增加了70元,比上海还多,但广西只有29元。

挂钩调整还是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每个地方的差别还挺大,就看当地的养老基金的余额水平了,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和在艰苦地区工作的人群。

根据这个调整方案,将有三类人涨得比较少。第一类是缴纳额度比较低的人,一般是工资比较低的人,或者是企业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人。

以去年上海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为例,按2022年12月份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每月增加1.8%。如果两个人的养老金分别是5000元和3000元,那分别上涨90元和54元,相差36元。

最关键的是每年按固定比例增加,缴纳额度低的人和缴纳额度高的人,养老金差距会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类是缴纳年限比较短的人。现在不少年轻人都想交满15年的最低年限,然后就坐等退休。如果只交15年,恐怕没多少养老金,每年上调的也最少。

以去年山东的方案为例,如果只交15年,那每个月只能增加1.2元,如果交了30年,每个月可以增加24元,是交15年的20倍。而且每年的差距在累计增加,这样的结果是两者的养老金差距持续拉大。

第三类是70岁以下的退休人员,因为大多数省市向高龄退休人员倾斜,基本都是从70周岁开始。如果你是60岁或者是65岁,就享受不到这部分,增加的自然就少一些。

很多人期待养老金调整机制能进行改革,实行“提低控高”,也就是养老金高的少涨一点,低的多涨一点,缩小差距。

但今年人社部文件中仍然强调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如果真的执行所谓的“提低控高”,那必定会打击很多人的积极性,既然缴纳金额少,时间短,也可以获得更多养老金,那我为什么要交这么长,这么多?这么一搞,养老金更加不够用了。所以,这个想法不太现实。

但是,现在的退休人员确实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养老金是“现收现付”,也就是今年收上来的钱,今年花掉。现在养老金还是很充足的,到2022年末,正在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有3.67亿人,而领取职工养老金的只有1.36亿人。

随着少子化,老龄化的到来,以后这两个数字会发生逆转,缴纳的人在变少,领取养老金的人却在增加,要么延迟退休,晚几年再领养老金,要么就每个人少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