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大唐,总让人想到那个风光无限、四夷宾服、人人安居乐业的大唐盛世,那一段仅仅几十年的时光,被后世历代王朝无限向往,那是无可复制的封建王朝的顶峰。

然而,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在真正的盛世到来之前,唐朝也曾因一个人而风雨飘摇,险些断送其走向辉煌的进程。

他是武则天的侄子,是权倾朝野的佞臣,然则其深谙阿谀奉承之道与操控朝堂之术。他的一生极尽荒唐,与多个强势的女人保持暧昧不清的关系,这是他长期把持朝政的资本,也是将他推入深渊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三思,是从武则天开始一直到唐中宗二次执政这段特殊时期的核心人物,他犹如一颗毒瘤依附在唐朝这副躯体之上,为唐朝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内部动荡。

武三思:我的姑姑是皇帝

他能够成为唐朝中央炙手可热的人物,一切都离不开姑姑武则天的帮助。

那年,武则天正式取代了王氏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家人的命运从这时起得到彻底的改变。

当时武氏的核心人物主要为武则天的两个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但他们二人自幼欺负身为幼女的武则天,当其入宫后还恶意欺辱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直到武则天成为武后才得以收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武则天讲究的就是睚眦必报,故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将二人贬黜,从此再难有什么作为。

尽管对两个哥哥如此残忍,但武则天却将对武家人的恩惠和期望全部放在了两个侄子身上。自从她成为皇后,武三思和武承嗣就一直在唐朝中央任职,尤其是武三思,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姑姑做背书,武三思本人却是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早年间他曾因为自己的父亲而受到牵连,被远远的流放出京城,从那时起他就深知朝堂险恶,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今这朝局,看似是掌握在姑姑的手中,但实际上大臣们看的还是高宗的面子,他们真正效忠的还是李治,只要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即便是姑姑也很难保证会一直显赫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武三思也深知姑姑的心性和手腕,只要让她沾到权力的一丝好处,她就会向这至尊大位前行不止,而自己要做的只是在姑姑的庇佑之下,享受属于皇亲国戚的那份荣耀,不要横生祸端就好。

终于,时光飞逝,高宗的身体越来越不行,姑姑也在朝廷里培养了一大批自己的势力。这一天,大明宫里一片哀嚎,那个孱弱却很长寿的李治走了,留下姑姑和太子李显。

李治临终前显然不太放心自己的儿子,嘱咐姑姑帮他照看好大唐江山。没过多久,李显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也被姑姑废了,皇帝换成了姑姑的小儿子李旦,不过从姑姑的眼神里也能看出来,这个李旦也不是一个能够托付江山的人。

这一天还是来了,姑姑穿上了龙袍,端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贺,人群之中武三思是最高兴的一个,属于姑姑的时代正式开始,而属于武三思的荣誉也终于达到了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三思对于姑姑无限敬重,他亲眼见过自己的父亲和叔叔因为陈年恩怨而被姑姑贬黜,直至客死异乡。

自己怎么也比他们要聪明,武三思深知要保住武家的荣耀,就一定不能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事情上触了姑姑的霉头,虽然身份显贵,但自己的身段还是要放下。

于是,武三思和武承嗣开始向武则天的面首们屈膝谄媚,甚至以皇亲之尊为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人牵马执鞭,对其在外面的作为也是过分纵容。

作为回报,这些面首也在武则天面前对武三思说尽了好话,从而使武三思的地位更加稳固。

到了武则天晚年,朝廷各方势力见女主日渐老迈,便都开始动起了储君的心思,武周将会走向何方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这天下是会一直留在武氏手中还是会重归李唐,一时间没有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武三思的心思也活络起来,靠别人始终不如靠自己,倘若自己能登上这至尊宝座,那便再也不用顾及任何人的脸色,说不定还会青史留名。

心念一动,他马上通过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向武则天进言,二人反复对她进行游说:“自古以来天下让位,从来没有传于异姓人的。”

武则天听后深以为然,但她毕竟是个杰出的政治家,需要照顾到朝堂各方势力的平衡。随后武则天又传来深得她器重的狄仁杰,向他请教立储之事。

狄仁杰虽为武周王朝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但他却心向李唐王室,于是他就向武则天进言:“陛下的江山是受让于李唐,今后也应该重归李唐。这么多年来,天下人其实是看在您是李唐媳妇的情分上让您执掌江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话下来让武则天彻底打消了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而是重新召回已经被废黜的李显,并册立为太子。

当李显重回长安,那些拥护唐朝的大臣心里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他们发起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并拥立李显恢复李唐正朔,天下重新回到了李唐宗室手中。

按理说到这个时候,武三思的政治命运应该已经结束了,但属于他的大戏却远远还没有到谢幕的时候。

给中宗戴绿帽

当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皇太子时,武三思作为多年的政坛老手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太子之位跟自己已经彻底无缘,于是便用心经营起和太子李显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

其实这盘棋武三思已经布局长达十几年之久。当年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时,群臣为了避嫌都对他冷漠相待,就连李显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出生时都没有人愿意接济他们,最后还是武三思出于政治投资的目的将李显一家人送出城外。

待到李显一家归来时,武三思再次发挥了溜须逢迎的本事,一时间竟取得了李显的信任。

事实上李显与武三思之间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矛盾,且不提当年李显被废,众人见到他都退避三舍之际武三思还施以援手,即便是在后期武则天纠结立储之事时,武三思也没有正面与李显对抗。

当李显重回洛阳时,也正好需要有一个深受武则天信任和器重的大臣的支持,而这个人也只有武三思最为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李显颠簸半生,做过太子,做过皇帝,现在又重新成为太子,谁也无法保证武则天垂暮之年会不会再次将他废掉。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李显的关系,武三思还上书武则天为自己的儿子武崇训请婚,最终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武崇训娶了李显和韦后的嫡女安乐公主为妻,如此一来两家人的关系更加密切。

这一番操作下来,等到神龙政变之后,武三思依然足以在朝廷上呼风唤雨。

但仅仅是联姻还不够,武三思还是将手伸到了唐中宗李显的后宫里。

唐中宗坎坷的一生造就了他庸弱的性格,前半生被母亲武则天牵着鼻子走,后半生被正妻韦后所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三思早早看清了李显和韦后的关系,深知虽然李唐复位,但真正的权柄却操控在韦后的手里。

于是武三思主动接近韦后,面对其野心更是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帮她铲除异己,恶事做尽。同时还与韦后发展成为地下情人的关系,从而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政治筹码。

韦后虽然野心勃勃,但其智谋却远远不足。为了帮助韦后补齐这一块短板,武三思又费尽心思勾搭上了已经是李显后妃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前朝宰相上官仪的孙女,因为上官仪得罪武则天,上官婉儿从小就在宫中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