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6月18日消息(记者刘欣荣)清晨,走进锡林公园,还没到小广场,音乐声已传进耳中,广场上,打太极拳的、跳广场舞的、慢跑的,锻炼的人一波接一波。

“我家就在附近,看着公园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打心底里高兴。”一旁观舞的市民刘晓娟连连夸赞公园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民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口袋公园散步(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绿色是呼和浩特最美的底色。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转变园林精细化建管思维,以精细化养护管理和优化调整为工作重点,以“精管、提质、升级”为路径,高标准打造特色鲜明的景观精品,建设结构均衡、物种丰富、和谐统一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彰显草原都市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在赛罕区商务佳园口袋公园,运动标识随处可见,公园内单独的健身器材被整合到一个区域,还专门划定了热身区。走进这里你会发现,公园的主园路设计成了便捷、舒适的慢行系统,既连接原有道路,又便于运动健身。

在新城区,家住名都和景的张春燕走出小区西门就到了口袋公园。“自从家门口建起公园,左邻右舍都喜欢在这里锻炼身体,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天然的‘会客厅’,赏赏美景,唠唠家常,心情特别舒畅。”提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张春燕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袋公园景色迷人扮靓城市微空间(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为均衡核心区绿地布局,补齐老城区绿化不足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建设。自2021年起,呼和浩特市全面开展“一见青芯”口袋公园建设行动,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打造城市小微绿地品牌。同年起,呼和浩特市通过口袋公园的逐年推进,打造“城园一体”的百姓生活乐园,完善便民、惠民、利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真正让小公园随处可见。

漫步公园,细心的市民总能发现不少低洼处摆放了一些或白或灰的碎石块,种植的花花草草长势喜人,这就是园林部门打造的“雨水花园”,通过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不断提升城市排水透水能力,增强绿地涵养水源能力,成为补给公园景观用水的“小神器”。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神器” 让花草树木长得更加旺盛,让周围的微绿地逐渐多起来,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春赏花、夏戏水、秋观叶、冬品雪,越来越多的市民守着家门口的公园,感受一年四季的美景。“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一个高压线‘走廊’,那时,上面电网密布,每次回家都要绕着走。自从这里建起公园,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福祉。”说起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的变化,市民郝杰总会乐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这个公园不断提升景观品质,逐步完善景观提升,打造公园“一角一景”;环湖铺设了植草砖,既安全又美观……一项又一项举措从细节出发,用“绣花”功夫绘就了一座“和美公园”。

最新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1865.37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11089.13公顷,绿地率达40.91%,绿化覆盖率达43.77%。呼和浩特市公园绿地面积4233.1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26平方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漫步今日的呼和浩特,绿荫如盖、青草为毯,街口花境兜起方寸之美,时不时总能见到园林人以土壤为笔、花草为墨,定格生态园林精彩瞬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