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6月17日,在东西方冷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苏联迎来了历史上第二款喷气式客机“图-104”的首次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二战后期开始投入使用的喷气式飞机,为人类的空中旅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1952年,英国德·哈维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喷气式客机DH.106,俗称“彗星”,随后波音和道格拉斯等各大飞机制造商也加入了开发竞争。

喷气式客机的开发,对于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对立的苏联来说,也是一件极为重视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威信。因此,苏联开发出了图-104作为回应。

负责设计的是在苏联国内有大型飞机开发经验的图波列夫设计局,但当时的苏共中央的意向也强烈地反映在了设计中。"苏联拥有运营喷气式客机的先进技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为了尽早向全世界宣扬这一点,开发工作被急速推进。

图波列夫设计局接到国营航空公司Aeroflot(现俄罗斯航空)的设计委托是在1953年,但由于从头开始设计机体耗时过长,图波列夫决定以当时即将服役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图-16”为基础进行改造。但是,轰炸机的机身对于人员来说过于狭窄,自然也没有增压等设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波列夫将机身加长、加宽,增加了空间,并安装了压力调节功能,除了机组人员外,还能搭载50名乘客。

机头等部分几乎与军用机图-16相同,驾驶舱则采用了当时轰炸机等常见的良好视野的玻璃封闭式机头。

通过利用现有机体,图波列夫在几年内就实现了首飞,但在开发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催促加快开发进度的人物,那就是当时的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

为了维护苏联的面子,他在1956年3月访问伦敦时下令“让三架图-104飞起来”。

由于开发过于仓促,导致问题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首次飞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投入运营,这在二战时期的军用机中也是罕见的。为了执行赫鲁晓夫的命令,图-104于1955年11月6日开始量产。尽管各种测试还远远不够充分,赫鲁晓夫本人也没有乘坐过,但在1956年3月,图-104还是如期在伦敦进行了展示。

同年9月,图-104很快就在苏联国内航线上开始运营。当时英国的“彗星”因事故停飞,这使得图-104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在飞行的喷气式客机。

然而,由于图-104是仓促制造的,在许多方面都不完善,飞行中缺乏稳定性,控制困难。如果不小心,飞机就会陷入所谓的“荷兰滚”状态,即反复滚动和偏航。此外,图-104低速时的稳定性极差,容易失速,因此着陆时必须以超过推荐速度的速度进行。

因此,飞机在着陆时甚至像军用机一样展开“减速伞”。这自然引起了飞行员们的抱怨,但图波列夫方面却简单地将其归咎于“飞行员技术不佳”。

问题很快以严重的结果显现出来。1958年,图-104在从北京飞往莫斯科的航班中发生了坠机事故。事故原因是飞机陷入上升气流,无法控制地进入旋转状态,之前指出的飞机控制问题也因此在全世界广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后,虽然对各种飞机的缺点进行了修正,但由于开发时的设计缺陷无法完全修正,直到1986年最后一架退役为止,包括军用机型在内,总共制造的201架飞机中有37架,约五分之一因事故损失,共有1137人牺牲。

因此,图-104被称为“苏联最危险的客机”,并且由于其事故发生率甚至比同样在早期问题频发的美国道格拉斯宽体机DC-10还要高,有时也被称为“史上最危险的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