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竟是“一滩水”还是“一摊水”?随着今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的发布,这个问题从坊间到教育圈都引起了热议。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陈昌来教授表示,试卷上的“一滩水”没有用错字,并收录进国家大型辞书。

陈昌来教授说,“一滩水”和“一摊水”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认为只能用“一摊水”,而不能用“一滩水”,原因就在于“滩”不能做量词。其实,“一滩水”也好,“一摊水”也罢,关键在于“滩”和“摊”的用法,以及它们能不能与“水”搭配。“摊”是个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列有7个义项,明确标记为“量”(量词)的有2个义项。一是“用于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鲜血/脓血”“一摊稀泥”“一摊稀饭”等,这里的“血/鲜血/脓血、稀泥、稀饭”等都是糊状物。糊状物是一种不像液体那样可以快速流动,也不像固体那样不能流动,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黏稠状态,典型糊状物如糨糊、稀饭、稀泥,糊状物有形但形状不稳定。二是相当于“摊子”,作为量词的“摊子”用于事物,如“一摊(摊子)事儿”“一大摊(摊子)杂事”等。“摊”作为量词还有别的用法,如用于概量,相当于“堆”,“一摊水果、一摊烂菜、一摊豆子、一摊狗屎、一摊灰烬、一摊意见”等。从《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及举例来看,“摊”作为量词倒是不能用于纯粹的液体“水”,更不能用作“一摊无形的水”。但“摊”能不能作为量词用于纯粹液体的“水”呢?《新华大字典》说“摊”可以“用于摊开的液体或糊状物”,如“一摊水、一摊鲜血、一摊稀泥”。可见“一摊水”也可以说,实际语料中也不乏用例。

那么,“滩”能不能用作量词呢?陈教授认为,“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河、湖、海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湖、海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滩地、盐滩等;二是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如险滩。就“滩”的第二个义项来看,“滩”中有水,水中多石,水流很急,故曰激流险滩。“滩”中有“水”而成“水滩”,名词“滩”可借用为量词而成为“一滩水”。可以说,“一滩水”的“滩”就是借用“滩”的第二个义项,即借用名词“滩”为量词而成为“一滩水”。“滩”作为量词的用法在诸多字典、词典中多未收录,如《现代汉语词典》就没有把“滩”标记为量词。不过,《汉语大词典》中说“滩”可用于在平面上成滩的东西,举例为杨朔的《乱人坑》“正干着活,忽然就得了血伤寒,鼻子流出一大滩血”。可见,“滩”用作量词早已有之。名词借为量词用,在汉语中是常见的用法。从实际语料来看,“一滩水”的用法也很常见。例如:“为了证实这就是充满甲烷的冰晶体,一位科学家从这种冰块上取下一小块,用火柴点燃:冰雪般的东西开始燃烧,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直至冰块变成了一滩水。”(《人民日报》2000年8月18日)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给的材料是“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要求的作文题是《我也是个取水人》。陈教授说,在“这滩水”“一滩无形的水”中“取水”,给人感觉是要在急流险滩中“取水”,倒也可以认为是大有深意的。

陈昌来教授提出,“摊”和“滩”在现代汉语中读音相通,字形相近,从词源、词义、用法上看,两者确有不同,但用作量词时,两者时有交叉,时常混用,尤其用在液体、糊状物前,如“一摊/滩血”“一摊/滩鲜血”“一摊/滩血块”“一摊/滩脓血”“一摊/滩泥”“一摊/滩烂泥”“一摊/滩稀泥”“一摊/滩油渍”等,这是不是可以说作为量词的“摊”和“滩”的区别正在逐步中和呢?语言是变化的,变化的语言是活的语言,恰恰是因为“变化”,语言才更具生命力。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