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总是觉得疲惫乏力,容易出虚汗,吃饭也没有胃口,哪儿都不对劲?

这在中医看来,这种情况多见是心脾不足导致的气血两虚。

气血是生命的根本,一个气血不足的人是很难长寿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补气血呢?在宏韵中医出诊的许仕杰主任跟大家分享一个方子——滋血汤。

许教授指出:脾胃被称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对于补充气血、维持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想要补足气血,必先健脾胃!而滋血汤不仅仅可以补充气血,还照顾到脾胃,所以,有化气生血、调补脾胃的作用。

滋补汤

滋补汤

组成:人参、白茯苓、熟干地黄、川芎、当归、白芍、干山药、黄芪。

一看到“滋血”二字,就知道这是一个补血的良方。遇到气血不足、脾胃失调引起的问题,可以使用这个方子。

当归,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是临床上常用的补益药物,配伍上黄芪、熟地黄,起到健运脾气,让脾胃功能顺畅的功效。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方中的白芍与当归合用,补足气血的同时让血液运行,疼痛自然就消失了,月经也正常了。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养血。方中加上人参,益气养血的效力大增。可以让血液的速度加快,不易形成瘀块淤堵在体内。

整个方剂从补气养血入手,同时又不忘调理脾胃。

如此一来,气充血足,脾胃得健,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得到滋养,自然就健康了。

如何辨别气血不足?

许教授表示,想辨别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可从以下3处找出蛛丝马迹。

一、头发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气血不足的人,爱掉头发,发量稀少,发尾枯黄,没有光泽。

二、眼睛

“眼受血而能视”,眼睛之所以能看清东西,有赖于气血的供应。气血越足,看得越清楚;反之,就会出现重影、模糊不清等症状。

三、手脚

气血充足,其循环的速度会较快,表现为四肢温暖;气血不足,内脏阳气不能通达四肢,就会手脚冰凉。

要是你已经出现以上的问题,就代表你已经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了。

许教授提醒,除了中药调理,还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法来补足气血。

1.注意饮食

平时应避免容易损伤脾胃功能的食物,适当多食用补气血的食材,如鸡蛋、红枣、山药、猪血、鸭血等,还可以搭配些中药,比如党参、黄芪等补气补血的药材炖汤喝。

2.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脾胃喜温而怕寒,因此,适当的保暖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冬季或寒冷的天气里,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脾胃受寒而导致不适。平时可以阳光浴头、暖水浴足等方法畅通体内气血。

3.适当运动

长期不运动易导致循环不畅,气血生成受阻,可导致血虚。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脾胃的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散步、瑜伽、太极等,坚持下去。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现明显的病症或长期无法缓解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切勿私自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