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啊—”

这个在短视频平台里拖着长腔批判自己的中年男人,名字叫“闪送员陈师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别于其他账号里光彩照人的精致主播,陈师傅显得格格不入:

他一脸疲相,胡子拉碴,发际线也不太友好,整个人好像刚从加班之后的办公室走出来一样。

但陈师傅并没有这个“加班”的能力。

他拿着高高在上的985硕士毕业证书,却在35岁从大厂失业之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收入断断续续,始终担忧下一顿能不能吃饱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没办法,他甚至都想去出家做道士,结果还被嫌超龄。

在这个“35就业嫌老,65退休嫌早”的就业环境里,这位曾经知名学府的才子,为了填饱肚子,只能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做闪送员。

父亲觉得他在浪费人生,他自己也无计可施,“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无人可依靠。

陈师傅本名叫陈涛,在做直播、做闪送员之前,他也曾经拥有过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陈涛从小学习很好,一路考试一路绿灯,顺利拿到985的硕士文凭之后,又拿到《看天下》媒体公司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漂生活比想象的轻松一些,陈涛文采斐然,工作能力强,拿到杂志里很重要的编辑栏目,领导对他颇为倚重。

几年之后陈涛跳槽到《中国新闻周刊》,成为一名专门采访名人名事的记者;

又过了几年,他试图突破自我,再次踩着台阶向上爬,成为《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

作为“纸媒一哥”,《南方周末》在纸媒黄金时代里发展鼎盛,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成为《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陈涛的工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他有幸与作家贾平凹一起探讨文学创作那些事,与演员黄磊演出话剧,访谈现代作家余秀华

回望毕业后四五年顺风顺水的生活,陈涛拥有极大的内心满足感以及丰厚薪水,住在80平米的森林景观房里,从不为衣食劳心。

他觉得人生能到如此地步,自己也算是“成功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的转变总是突如其来,35岁,陈涛的成功人生天翻地覆。

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传统报纸类行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南方周末》杂志社再有根基,也难免被媒体大环境影响,陷入了发展困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员工,陈涛不得不面对“人生剧变”。

加上《南方周末》有个评稿制度,但凡没被评上优秀的稿件,就要打回去再重新磨稿。

陈涛挂着资深头衔,最长试过用了1个月打磨一篇稿子。

结果就是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精神紧绷,甚至陷入焦虑之中,吃不好睡不安。

恶性循环下,他的稿子质量一落千丈,索性辞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边不少同事都试图转型,去做当下火爆的自媒体,但陈涛看不上眼。他觉得这种东西“人人皆可为”达不到他想要的质量,只为“博人眼球”,没有营养。

转行进入吃香的公关行业,做过汽车城和食品行业的公关,为水滴筹运营过公众号,还辗转地来到偶像罗永浩的公司写公关稿。

凭着曾经在纸媒公司的优秀经验,陈涛依然能拿到高薪,但他不喜欢这种工作,更不喜欢这种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费尽心血写出来的稿子,经常被甲方多次返稿,修改个30-40次都不在话下,最后常被改得面目全非。

陈涛是高学府研究生,做了几年的纸媒记者,骨子里依然带着文人的清高。

他不愿违良心说些假话,更不愿因为甲方的一点意见把自己的文稿修改成讨好奉承的文书。

即使这份高薪工作让他衣食无忧,但他深信“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脱不掉的孔乙己长衫,让陈涛决定又一次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拿出积蓄,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公司,想靠自己能力吃饭,不再受制于人。

人算不如天算,这家公司还没来得及为他们施展拳脚,就被时代大环境冲垮——全国上下大感冒时期,无数企业面临资金链频繁断裂、经营困难问题。

陈涛的新公司没有任何根基,一年后,公司宣告破产。

他12年的北漂积蓄,也就此化为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黄粱一梦,曾经种种优越轻松的日子,都成了过眼云烟,陈涛只能选择从头开始。

他并不完全失去实心,毕竟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是在的,纸媒也好公关也好,自己多年的经验不是摆在那里好看的,再加上高学历加持,找个工作还不是简简单单?

陈涛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

他前后投递了上百份简历,只有一家回复“不合适”,用人单位更愿意选聘塑造性强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皆石沉大海,再无回应。

连曾经被自己评价为“没质量”的新媒体岗位,在接收了自己的简历后,连一个字也没回复。

陈涛看着岗位简介上“底薪两千”四个字,说不上来心里是什么滋味。

他一边投简历一边等面试,怕错过hr的电话,他给自己充足话费,平时从不把手机调静音,但却一个电话都没接过。

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冬天,落在其中的雪,别人不能全部看见,只能自己熬

前前后后半年时间,陈涛没接到一份offer。

他的银行卡余额不断缩水,最后只剩下一百块,几乎弹尽粮绝。

陈涛坐在出租屋里,看着房东发来的催款信息,再看看三位数的余额信息,整个人都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钱,诗人写不出缠绵悱恻的文字,所谓饱暖思淫欲,人只有在得到生存保障的时候,才能为理想和情趣买单。

为了生存,为了温饱,他没再有任何挑选,用最快的速度注册成为一名闪送员,开启了送外卖的生涯。

当时正值疫情期间,外卖员紧缺,他的工作其实挺赚钱。

但毕竟从来没从事过这种轻体力劳动,陈涛一开始也吃了不少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分不清楼号,他迟到被投诉;

因为赶时间想骑更快,摔在路边膝盖磕出一片血;

因为想要一个好评多几毛钱的佣金,他给客户赔笑脸……

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遇到恶劣天气,送单的费用会提高,但冷风朔气,也着实不容易。

为了刷高闪送分拿到更多的订单,陈涛每天跑出去按时打卡,赶上高峰送餐时段,自己根本顾不上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为了多赚两块钱的夜班费,陈涛骑行十多公里,跑了一个多小时,就为了多赚二十块钱的配送费——这在之前,是他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他给上班族送过工作餐,看白领们踩着高跟鞋一路小跑来取餐;也给别墅区的少爷们送过夜宵,还因为自己太过狼藉,获得少爷线上打赏的骑手红包。

“人确实是分三六九等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过各种各样的货,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之前陈涛根本接触不到的工作内容,让他获得温饱的同时,也一点点磨平了他的棱角。

他开始思考,之前父亲让他去考公务员的时候,是怎样的良苦用心。

当时自己年轻气盛,守着高高在上的办公桌,领着丰厚的薪水,觉得父亲是在杞人忧天,自己必然会闯出一片天地。

现在看看,自己车子房子票子一项也不占,俨然就是当时父亲口中“中年失业、赚不到钱”的反面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人一旦失业,想要再就业比登天还难。

就算择业时退而求其次,但多数企业依然会因为年龄问题,选择有无限潜力的年轻人,而中年群体几乎被集体边缘化。

“中年待业户”,没有和年轻人抢夺未来的能力,又没有和老年人一起躺平的心理,他们卡在人生的拐角,上不去也不敢下来。

人人都顶着压力,像陈涛这种没成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中年人过的都是支撑家庭、两眼一睁开始奋斗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需要赡养,孩子需要教育,爱人需要关怀,谁被忽视,家庭都容易出问题。

一家一根顶梁柱,中年人脊背上往往背负着太多,但正如像张爱玲所说: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单。因为他一睁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就算心有不甘,可生活总得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涛的小车

陈涛骑着他的小黄车,跑了一单又一单,渐渐疫情好转,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到外卖行业。

最直白的影响,就是陈涛手速比年轻人慢,他抢不到单了。

外卖员靠提成赚钱,抢不到单就是赚不到钱,连着几个月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他赚到的钱快要贴不起每个月700元的租车费。

3个月后,陈涛的摩托车因跳车被撞,修理费用高达几千元。无力支付修理费,只能选择退租让车行强制收回了车,也辞了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

自己明明放下所谓高学历的面子,去做了能赚钱的工作,为什么还是不能养活自己呢?

生活似乎进入死胡同,什么出路都没有的时候,陈涛得知青城山道观招道士,心想要不去出家吧,还能有口饭吃。

这口饭到底没吃上,道观招道士只限年龄低于35岁的,陈涛超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中年一无是处,连做道士都被嫌弃年龄大。他被自己气笑了,人生过到这份上,到底还有什么指望?

陈涛在自己的视频号里哭诉了一番,本是发泄情绪,没想到却迅速在互联网上走红。

不少网友都说,透过他,看到中年人失业最真实的样子,更有人共情评论,称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人说,在职场中年人是最好拿捏的,因为他们不敢失业,也不能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的洪流里,个人就像是一粒沙,即使他们愿意委身求全,依然无数个陈涛从熟悉的岗位被迫离开。

社会要延迟退休年龄,企业又不要35岁以上的“早龄老人”,这批尴尬的中年失业群体,在十字路口不知所措。

如今的陈涛凭着着短视频,生活终于又有了起色,他拾起大学的老本行,在直播间里讲哲学,讲历史,也经常能被刷个礼物。

但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走红”再就业的运气。

中年人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这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