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下旬,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孩子们也都不在身边陪伴,这段时间,毛主席愈发感到孤单和忧郁。

10月的一天,秘书接到通知,南斯拉夫执行委员会主席即将访华,到时候想看望一下毛主席。考虑到主席身体不好,工作人员本想拒绝这次会面,但毛主席觉得对方远道而来,不想让人家失望,于是又一次强撑病体,在书房坚持接见了南斯拉夫的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这次接见外宾和往常一样,依然是红墙摄影师杜修贤负责拍照的工作。

客人走后,杜修贤在过厅抽了支烟,刚准备带着底片回去冲洗,却发现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站在自己身后一言不发。

杜修贤猜到,对方可能有事找他,于是大方询问张玉凤,有什么他可以帮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张玉凤

“主席身体不好,这你知道,”张玉凤说完这话,看到杜修贤点了点头,于是接着说:“他的眼睛糟透了,几乎看不见什么,看字用放大镜都吃力,昨天我进他房里,看见他在看照片,问他,他不说。我看了一眼那张照片,好像是以前照的,他挺爱看,我想跟你找找,有没有主席年轻时的照片,找来给他看看。唉——人老了……”

这声沉重的叹息不应是年轻人发出来的。

杜修贤听到张玉凤这样说,自己心里也涌出一阵难过:是啊,毛主席已经82岁高龄了,他老人家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如今身体越来越不好,不知道将来……杜修贤不敢再继续想了,这次换他叹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工作人员

“你们也不容易,”杜修贤对张玉凤说,“听说最近我们摄影部有人正在收集整理主席的照片,可能想出个集子。正好我将照片拿来给主席看看,让他选一选。”

“真的!可快点拿来。”张玉凤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眉头总算舒展了。

几天过去了,杜修贤终于来了。张玉凤大老远就看到杜修贤抱了一个很大的箱子向她走了过来。

杜修贤看到张玉凤站在一旁光笑也不动,就故意虎下脸说:“嗳!不要了?不要我可拿走了!”

“要!当然要!”

张玉凤蹬蹬地跑上前,一把将大纸箱抱住。

“小心点,小心点,里面全是照片。”杜修贤叮嘱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修贤

这个大纸箱里一共有188张照片,是毛主席在1936年至1975年之间拍摄的各种照片,很是珍贵。因此杜修贤在把箱子交给张玉凤后提醒道:“你打个收条儿,可不能少了。这是要出版的照片。”

转眼进入冬季。一般在这个时候,外事活动要比春秋两季少得多。杜修贤总算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整理一下前段拍摄的照片,逐一登记后交给新华杜资料室存档。

“叮铃铃”,突然一通电话把他的工作日程安排打乱。放下电话,他按照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的指示,来到了毛泽东的住宅。

过厅里,张耀祠和张玉凤已等在那里。一进门,杜修贤也不客套,直接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张耀祠

“照片,主席看过了,提出这两张要换。”张耀祠将两张20寸的照片放在杜修贤旁边的茶几上。一张是主席游泳的,一张是主席在书房里的。

“不错,这两张人的姿式不太好。我们也准备换。我这里又带了几张主席的照片,再给主席选选。”杜修贤说着将照片递给张玉凤。

他们又谈了几句,这个碰头会就算碰完了。张耀祠先告辞了。

杜修贤见屋里没有别人,就问张玉凤:“主席看了照片,都说什么了?”

“当然很高兴了,连饭也不吃,津津有味地一张张地看,一张张地讲给我们听。他老人家的记忆可真行,连很久以前的年月日都记得清清楚楚。特别对这张——”张玉凤低头在那一大叠照片里寻找,然后从中抽出一张吴印咸在延安抗大为毛泽东拍摄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在延安

照片中,毛泽东站在窑沿前的空地上,神情激昂地正在讲话。只见他双手交叠着比划,好像说明什么论点。眉头紧拧,深刻敏锐,又从容自信。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条打着方形补丁的裤筒。那是艰苦和坚韧的象征。

“主席最喜欢这一张,连说这张好。他看见年轻时的照片就高兴。人一老就怀念过去的岁月,还有……还有这张,他也反复看了好久……”张玉凤又拿出一张照片给杜修贤看。

那是一张毛泽东在延安时骑着马的照片,因为年代久远,画面有些灰,不太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骑马照

杜修贤不知怎地心里一沉,说不明白是什么滋味,后来主席留下了这套照片,并同意出版他的照片选集。送审单上,毛主席深深地重重地也缓缓地划了圈。这个圈划在他光辉灿烂而又艰苦卓绝漫长岁月的尽头,像个人生的句号。

这本影集在毛主席去世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主席的诞辰日,正式向全国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虽然毛泽东没能看见这本唤起强烈情感和美好回忆的影集,但这里面浓缩了他的气魄,他的才智,他的情感,还有他的不幸……也许正是这些才构成了他的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