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天,毕业季如约而至。 对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租房是他们走出校园后的“社会第一课”。

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实物和中介网图“两模两样”;宣传是“抬腿就到大厂园区”,结果走路要爬坡上坎几十分钟;家电“前仆后继”地坏掉或能耗狂飙;有事要找房东、中介,一个爱搭不理,一个干脆失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倒霉的是,如果碰上老屋翻新的“串串房”,人一住进去就头晕、胸闷、睁不开眼,想要提前解约往往损失一笔押金和几个月的房租。身体遭了罪,钱包还被掏空了,可谓“人财两伤”。

2023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0.7%受访者感到毕业时租房不易。“寒窗苦读数十年,还是跳进租房的坑。”想好好地租个房,怎么这么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租房的尽头是随时跑路

以前,人们向往“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哪怕是出租房,也想按自己的心意装扮一番。而现在,一些人开始追求“极简租房”,带不走的都不买,随时准备跑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背后,是大家对租房的长期失望和无奈妥协。从找房阶段开始,就得层层闯关“渡劫”。

比如:在社交平台、租房平台上看到的满意房源,可能图片、装修、位置、价格全是假的,只有联系方式是真的;声称是直租的“房东”,不少是引流的职业二房东,一开口就是:“这套租出去了,加我微信详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要想绕开中介,真实的房东直租少之又少。某房屋中介平台发布的《2023年毕业生租住报告》显示,毕业生租房的主要途径是网站平台和中介门店,占比分别为54.2%与38.9%,其余途径不足7%。

到了看房阶段,缺乏租房经验的大学生,在部分中介和房东的眼中更是如同待宰的羔羊。

如今“串串房”出名了,市场上的“串串房”又升级出了“新版本”。网友们忙着“鉴串”,“二房东”忙着见招拆招:故意在家具上刻几道划痕,摆几瓶香薰盖住屋内味道,放一台旧冰箱混淆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出在哪?

大学生租房踩坑,固然有其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原因,但更不容忽视的,是如今住房租赁市场法律规范不够完善、违法成本低、缺乏全面监管等问题。只靠一两次的突击检查、整顿,远远不够。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认为,过去我国房地产政策偏重于房屋买卖,所以在房屋租赁立法方面还存在不足,法律规范相对滞后。

比如,对于市场监管、租期、租价和租赁期间租赁双方的诸多权益等没有明确规定,相关规定散见于《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范性文件中,亟须可操作性强、系统化的全国性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现有的规定来看,中介、房东违法违规的成本并不高。

根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定,出租违法建筑、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房屋,或违反规定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由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有违法所得的,最高可处3万元的罚款。

2023年4月,上海一房东举报自家房屋被二房东群租,然而城管上门后表示,只能罚款,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如果二房东仍不配合、不整改,他们只能“施压”,不能强行收回房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日常监管方面,谁来管、权责怎么划分也不够清晰。一座城市中,房源散布在不同区域,还牵涉到安全、卫生、税务、消防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多头管理,反而造成监管不及时,甚至遇事相互推诿。

因此,当遇到出租房空气质量不达标、房源虚假、中介无证上岗、押金不退、群租等问题,人们不知该找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上海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遇到无良房东之后,他先是打110报警,民警说这属于合同纠纷,他们只管刑事犯罪;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让他找社区;找社区,社区说因为他还没搬过来,不归社区管;他想起诉,发现起诉需要对方身份证和具体住址,而调用这些个人信息需要委托律师,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申请法院调查令或律师调查令,上海的律师委托费起步就要300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只靠租客擦亮眼睛

一听大学生租房“踩坑”,就会有人怪大学生“清澈又愚蠢”,贪小便宜、轻信他人。事实上,哪怕大学生们以写论文的态度,翻遍全网租房经验帖,也不能保证不踩雷。

租房这事,不能只靠租客擦亮眼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日常监管都得及时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监管主体不清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长租率达到6成的德国经验或许可供参考。德国坚持有限政府原则,政府制定官方“房租合理价格表”,完善租赁相关法律体系,但将其他监管权交给第三方平台,如住房协会负责。

我国不妨借鉴相关经验,在政府引导确立监管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等基层治理力量,同时增强行业自律标准。

房源平台应从源头上认真审核、监管发布的信息。《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发布推荐房源应当核对房源的不动产权属证书或其他证明,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在,除了审核房源真实性,平台还应进一步公布房子装修时间、建材质量、带看中介评价等信息,构建公平、透明的租房市场。

其次,要明确违规出租的法律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让违法者无利可图。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建议,要细化违规出租的法律责任。如果发现出租假房源、“串串房”、违建房,各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依据《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住房租赁条例》等法规进行严厉打击。

一位中介坦言:“如果罚一次,这套房子几年的利润全都没了,还有多少人会以身试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查漏补缺,铲除滋生这一乱象的土壤。

譬如,今年2月,北京发布了《北京市住房租赁押金托管和租金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将租赁企业收取的“租金”“押金”纳入监管,旨在排查长租公寓爆雷隐患,减少违规挪用、卷款跑路、转移责任等风险。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季立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法律明确房屋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稳定租赁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住房租赁市场。”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大家尤须保持理性,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密密麻麻的合同,也不要忙着签名,律师提醒,一定要注意七大重点:双方的姓名(名称)和住所、租赁双方之间的租赁关系、租赁期限、价款和押金、双方权利义务、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条款。有任何疑问,及时指出,白纸黑字写进合同里,提前约法三章。

另外,无论是选择正规中介,还是遇上“房东直租”,多看几套,再多看几遍,总不会错。签约前不怕麻烦,会节省许多入住后的烦恼。

你租房时踩过哪些坑?

评论区聊聊,给大家避避雷吧!

来源:央视网

作者:刘睿欣 杨瑞

责编:褚孝鹏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