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是百战威武之师,能征善战的名将数不胜数,1955年全军大授衔,开国少将以上级别的合计有1052名之多。在这当中,也有不少名将的本部人马数量众多,以十万人计。

如:林总在消灭白崇禧后,四野兵力高达150万人;粟裕在打完淮海战役,华野改编为三野后,下辖兵力达58万人;刘帅的二野在解放大西南过程中,兵力超过60万人;解放军还有不少大兵团建制,陈赓、陈士渠、刘亚楼、宋时轮、王建安等兵团司令,都领兵超过1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古往今来,只要将领掌握的兵力多了,很容易拥兵自重,继而产生尾大不掉的军阀割据问题。但无论我军任何人,统领多少兵力,都不用担心他们拥兵自重的问题,更不用担心出现古代那样的军阀这是为何呢?

一、党的宗旨决定人民军队是党的军队,绝非个人私产

党的宗旨决定我党的部队是党领导下的部队,绝非个人私产,无论是谁,可以在党的部署下,领导以及指挥部队作战,但一切目标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国焘的四方面军曾经有10万人之众,兵力甚至比党中央还多,他一度拥兵自重过,认为四方面军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是他张国焘的,他威逼中央索权。但对于我党宗旨来说,是党指挥枪,绝对不能出现枪指挥党,张国焘的部队再多人,也不是张国焘的,而是党的。基于这个原则,后面张国焘军心尽失,这个事情也给我军划定了一条红线,就是所有军队不是个人的私产,是党的。

因此,自张国焘后,再也没有人敢拥兵自重了。

二、从上至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基本底线

针对人民军队建设,有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写明:一切行动听指挥。

无论是谁,曾经的贡献有多大,现在的地位有多高,基本底线就是要听从党的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党的一代代表,建党有功;发动了秋收起义,和朱老总井冈山会师,建军有功;但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居然让“元老级别”的毛主席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职位以及部队的指挥权。

毛主席心里非常气,连陈毅都说毛主席是愤而离职。但愤怒归愤怒,毛主席还是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个人意见遵从了党的集体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后面还有很多次反反复复的错误路线,但毛主席还是以大局为重,用正确的策略去斗争,绝不以个人想法,去对抗组织。

职位在上的毛主席如此,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底下的将领甚至士兵更是如此,人人坚决贯彻“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个指挥是党的指挥,绝非个人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亮剑》中的李云龙,非常得到下属的拥护和认可,性格也非常“野”。他抢一个骑兵营,多拿几百套棉衣,多捞战利品,甚至为了老婆攻打平安县城,李云龙干的这些事,独立团的士兵都支持,因为这些行为和党的主张冲突不大。但如果李云龙说要自立山头,拥兵自重,做山大王,那么只有两个结局:一是李云龙的部队都跑光,没人跟着李云龙干了;二是独立团的战士把李云龙绑了,交给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军是不可能有人敢拥兵自重,更不可能出现军阀。

即使是军中存在的山头主义,也被毛主席解决了,他让八大军区对调,每个司令员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发,包括家人在内随行人员不能超过十个,这才彻底地消灭由来已久的山头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陈锡联等猛将,即使个别人心里有些小意见,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他们坚决遵从党的决定。